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2022-06-16更新 | 13735次组卷 | 93卷引用:专题06晚晴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
2022-06-16更新 | 8592次组卷 | 59卷引用:专题05明清时期 -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3 .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社会矛盾和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性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B.全球化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
C.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展不平衡D.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4 . 下图是1960年6月日本580万人进行反战抗议游行的情景。游行虽未成功扭转事态的发展,但迫使自民党暂时搁置了修改《宪法》第九条让日本重新武装等一系列敏感问题。此次活动(   
A.消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B.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打乱了美国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D.使苏联丧失了南下扩张的借口
2022-05-07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 第八单元-知识串讲
5 . 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下半叶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毁灭性热核武器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二是日益加强的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今天的人类已不能再打无限化的总体战争了。据此可知
A.人关面临战争的威胁已消失B.各民族间的矛盾日益缓和
C.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走向和平D.各国家间的竞争逐渐减弱
2022-02-20更新 | 756次组卷 | 15卷引用:专题09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电影《长津湖》重现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长津湖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战争走向完全改变,以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其价值在于
A.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B.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C.打出了国威军威,赢得和平建设环境
D.极大地改变了联合国内力量对比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

——摘自《曾国藩日记》

材料二   9月18日……海军在大东沟外遇倭船十二只,我船十一只,济远逃回旅顺,而致远、经远、扬威、超武四船皆沉没矣。又闻平壤已失,益觉肝火上炎。

——摘自《翁同龢日记》

材料三   初十日,是日又闻奉旨缉捕十六人,有谭嗣同、张元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康长素(即康有为)至吴陆口,为英兵轮所救。康在都为上信任,言听计从,累改革大政,许士民上书,裁冗官,增设农工商局,为守旧党所不悦,以是贾(招惹)祸。

——摘自(晚清工部官员)孙宝瑄《忘山庐日记》

(1)指出上述三则日记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其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对王安石的关注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辽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国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

——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等


(1)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
2021-12-27更新 | 3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专题04辽宋夏金元时期 -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京师大学堂的置废颇为曲折。甲午战争后,改革求变呼声起,光绪帝下旨兴建京师大学堂,工部尚书孙家鼐负责筹备工作。1898927日,“在孙家鼐上奏筹备方案之后,光绪帝面见各军机大臣,对此没有进行太多的讨论,大学堂筹备被搁置”。1898126日,上谕今“各直省添置学堂,实力举办”,“着由户部筹定的欺,按年拨给京师大学堂,以崇体割”。1231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办。

189956日,因御史参奏京师大学堂“靡费过甚,请饬归并删除”,清廷要求孙家鼐对其整顿。717日,上谕批准孙家鼐因病续假,由吏部左侍郎、大学堂总教习许景澄“暂行管理”大学堂事务。1900420日,许景澄上奏,称大学堂开办以来,图书、仪器购置费用在常年经费动支,未动用20万两开办经费,呈请缴还此款。适逢“庚子事变”,他再次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并说:“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79日,该折获准。

1901914日,清廷颁布兴学上谕:“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1902110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复办。

——摘编自蒋宝麟《从京师大学堂到学部:清末中央教育财政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曲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识之士对待“西学”和“中学”态度转变的历程。
2021-12-27更新 | 3446次组卷 | 28卷引用:专题06晚晴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浩劫,也促使人类在反思中不断探索制止侵略、避免战争的有效机制。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二者的兴替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教训和经验。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创立射常任理事国示意图(1945年)




(1)看一看两大国际组织成立的背景和目的有何共同处?
(2)想一想为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相较于国际联盟有哪些创新之举?
(3)议一议结合国际联盟到联合国的发展变迁,谈议二者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存在哪些历史教训,又提供了怎样的历史经验。
2021-12-09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地图册-专题探究2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