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改革的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馐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甲午战后,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又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材料四   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项长期取巨的任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的举措。并从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地位的认识。
2022-02-22更新 | 2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皇帝还特派了114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顺利完成。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

——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二:江西永修县雷氏家族先后负责设计建造了故宫、颐和园等重要皇家工程,被誉为“样式雷”。他们非常重视子弟即“样子匠”的教育。第二代雷金玉“由国学生考授州同”,第三代雷声徵亦为“国学生”。他们对古典园林建筑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雷氏除要子弟在样式房当差学习、实践一应差务,还派他们前往木厂实习。雷金玉及儿孙们承办颐和园工程设计与营造,充分利用山水形貌,设计出一系列巧思妙想、浑然天成的景观。故宫养心殿是样式雷世家的另一杰作,其历史价值可归纳为:个人历史价值,在这里皇帝跟普通大众一样只是一个“居客”;专业学科历史价值(建筑学),即反映“学科人”历史信息的重要实例;国家历史价值,即作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场所的养心殿。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并分析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养心殿在故宫中的具体位置,结合史实说明故宫养心殿的“历史价值”。
2021-05-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长城是探究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的“大一统”实践在疆域、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使“中国”的范围得到扩大,可谓首次实现了“大一统”。

--马平安《政治家与古代国家治理》

材料二:秦始皇“大一统”实践的局限,集中表现在,他主持筑长城,已成为区分“内外”“华夷”的界标。华夷思想并没有因秦始皇的一统渐趋消泯,而是随着长城的筑建而明确、加深,相沿两千余年。

--据郭志坤《秦始皇大传》等整理

材料三:秦汉长城的建置,是战国期间诸侯国筑长城以拒匈奴的继续,汉王朝对匈奴的方针在战、守、和中选择。以长城为界,古代中国形成了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社会模式。秦、汉以来在这两个区域及两个社会之间,必然有某种贸易的存在,以体现其根本的经济共生关系。特别是明代,“经济上的需要将游牧的蒙古人和农业的汉人结合在一个帝国禁令不能完全割断的贸易体系中”。长城文化带发展并发挥过渡功能,将中原文化过渡到塞北。儒家的经典、佛教的教义都传入蒙古。

--摘编自余同元《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始皇在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方面的“大一统”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修建长城的消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两个社会模式”的含义,并说明汉朝对匈奴“战、守、和”的体现;并分析这种“经济共生关系”的影响。
2021-05-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漫画《炉边谈话》


材料三   与一战后不同的是,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外,盟国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改造措施。一是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二是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

——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说明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2)材料二漫画中两位老人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修改《中立法案》”。结合所学,任选一方回答。①如果你认为不需要修改,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理由。②如果你认为必须修改,请简述修改后的《中立法》内容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对侵略国处理与一战相比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其意义。
2021-03-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长城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不筑长城,通过“扫清沙漠”实施“以攻为守”的边防策略,武力击溃东突厥和薛延陀政权,设治漠北,化塞北为辖地,从根本上解决了边防困境。这不仅是对中原王朝传统边防观的颠覆,也是对前代王朝安边政策的超越。……改变了隋朝以来东突厥的藩属国性质和地位,使突厥都督等各级贵族成为朝廷命官,普通部众则是唐朝治下的臣民。

——冯雨晴《唐太宗安边政策与治理模式述论》

材料二   明长城作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伴有军事政治、屯田贸易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集军事防御和民族交融于一体的“秩序带”。战争时期,长城是不同政权之间强有力的防御工事;和平时期,长城沿线的军事聚落则成了不同民族之间互通有无、贸易往来的纽带。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是北方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与和平的重要历史见证。

——摘编自徐凌玉等《明长城防御体系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材料三   康熙三十(公元1691)年,古北口总兵官蔡元上疏言:“古北口一带长城倾塌者多,请行修筑。”……康熙帝曰:“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近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能分守?”

——林铁均、史松《清史编年》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化塞北为辖地”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是北方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与和平”的重要历史见证。
(3)长城是农耕民族的一道心理防线,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以长城为农业文明带来安全感的想法延续了两千多年。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具体时空,请选择阐述:
①从稳固“心理防线”的视角出发,分别指出秦始皇与汉武帝固守长城的具体表现。
②从解决“边患”的视角出发,分析蔡元上疏的背景,并简述康熙帝为解决塞北边患采取的措施。
2021-02-0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学习世界文化遗产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开阔国际视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渚古城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同时代最大的城址,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城出土,又辅以前后出土的玉琮等象征王权的玉器,复杂的水利系统和大量信仰用品,表明其在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一个王权清晰发达、拥有坚固城池和强大工具、存在明确阶级分化和统一文化信仰的真正国家。世界权威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认为:良渚遗址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联合体形成的标志,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据张超《良渚古城遗址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整理

材料二   佛罗伦萨大教堂被认为是文艺复兴运动建筑的开端。穹顶是佛罗伦萨城市建筑的标志性建筑。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是:第一,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第二,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总高107米,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第三,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大的。

——据陈志华《外国建筑史》等整理

材料三   皇家园林占地广阔,故多采用“集锦式”分散布局,按地形、地貌分为山区、湖区、平原区分别加以利用……每个小景区均自成单元,各具不同的景观主题、不同的建筑形象,功能也不尽相同。它们既是大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而自成完整小园林的格局。这就形成了大园含小园、园中又有园的“集锦式”的规划方式。

——王丽萍《中国园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角度说明良渚古城遗址“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穹顶”成为“佛罗伦萨城市建筑的标志性建筑”的理由,并指出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
(3)“集锦式”规划方式下的颐和园汇集了不同的园林风格,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具体实例说明。
2021-02-0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开始意识到控制海洋的重要性。荷兰是英国对外扩张的首要劲敌。面对荷兰海上商业优势,摆在英国面前只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即与荷兰联合组成为一个同盟或者统一的国家;另一条路就是打败荷兰,取得海上主导权。由于联合有兼并荷兰的嫌疑,很快遭到荷兰的拒绝。于是,克伦威尔提交《航海法》并获得议会通过。与瑞典签订的条约给予英国人进入瑞典港口的权利。权力的确立意味着利益。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在拿破仑时代是最强盛的经济大国。正因为这样,拿破仑才在其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流产以后,把打击英国的经济实力看成是击败英国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拿破仑在决定对英国实行经济封锁的时候却没有掌握制海权,制海权反而在他的敌人手里垄断着,这就使拿破仑这一进攻性措施失去了进攻的意义,反而成了拿破仑的自我封锁,因为要使这种封锁行之有效,就必须把整个欧洲大陆联合起来。

——刘军大、刘湘予《拿破仑与大陆封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已经开始意识到控制海洋的重要性”后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拿破仑的“这一进攻性措施”,并分析其“失去了进攻的意义”的原因。
2021-02-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材料二   19411222日,丘吉尔一行到达华盛顿,两国军事参谋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在重要问题上达成协议。双方重申德国始终是最主要的敌人,打败德国是首要任务,因为德国控制着比日本雄厚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巨大的人力资源。德国一经击败,意大利的崩溃和日本的失败必然跟着而来……将把对德作战摆在优先地位,把欧洲作为主要战场;而对太平洋方面,在纳粹政权被抑制住之前,则采取守势。

——摘编自刘绪贻、杨茂生《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就两大军事集团的地理分布情况,指出德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在战争中的潜在威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一战初期德国为避免这一威胁采取的军事行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美两国制定的战略方针及其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国在1941年开展的符合该方针意图的行动。
2021-02-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集权性的城市规划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成为罗马独特的艺术形式。罗马最著名的公共建筑当然就是竞技场,这个巨大的圆形空间,可以同时容纳五万人。圆形空间可以适应同时涌入或疏散众多观众。五万人同时进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竞技场以分散在圆形各边的拱门,依据编号,使观众分流,从不同的方向进出,解决了人多拥挤的难题。

     ——摘编自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材料二   詹天佑在修建滦河大桥时,多方测量滦河水流地址等情况,新选桥址……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不顾塞外飞沙走石,风吹日晒,在深谷和崖间测绘,记下各种第一手资料。他勘测三条路线,反复掂量施工成本,难度,铁路效益,最后定为关沟线。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请写出罗马“最著名的公共建筑”的名称以及建成时间。并说明罗马如何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解决人口拥挤的难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詹天佑在建造中国铁路过程中的创新之举,以及体现的科学精神。
10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乐、胡舞、胡饼”所反映的现象,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如何“同化、融合周边各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