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冼夫人,名英,高凉郡(今茂名市境内)人,生于梁代(公元512年前后),其家族世代为俚人部落首领。冼夫人自小贤良聪颖,武艺超群,善行军用兵,少年时代就得到远近部落的拥护,连海南岛的1000余峒俚人也慕名归附。其后与汉人高凉太守冯宝联姻,协助冯宝处理政务,并在部落中大力推行法治,改造俚人旧俗,“人莫敢违”。她“每劝亲族为善”“信义结于本乡”“诫约本宗,使从民礼”,出了以“善”为旨归的“仁爱”施政主张,在俚族社会里推行汉民之礼。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高州刺史李迁仕暗通侯景叛乱,冼夫人果断发兵协助平息。冯宝死后,岭南大乱,冼夫人利用自己的威望劝服各部落首领。维护了社会安定。公元589年,隋灭陈,冼夫人审时度势、顾全大局,迎接隋军进入岭南,让岭南归入隋的版图。后番禺王仲宣起兵反隋,“诸州跟叛”,冼夫人出兵平叛,“所到之处,闻风归顺”。岭南得以重新统一和安定。由于冼夫人功绩昭著,隋曾敕封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隋书》《北史》都给冼夫人立了传。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称她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冼夫人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冼夫人的历史贡献。
2021-06-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 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潘季驯曾经四次主持治河工作。潘季驯四次治河将近二十余年,增筑堤防,设置专员,修建水闸,以至于木石舂埽,他都处理周详,因此积劳成疾。他依据治河的经验,反复研考,写成《宸断两河大工录》《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等,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治河理论。明代治河诸臣任职时间之长无出其右者,特别是束水攻沙论的提出,对明代以后的治河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后因上疏明神宗,“治居正狱太急”,被劾以党庇张居正,落职为民。

——据《潘季驯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潘季驯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季驯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

1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刑、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战国法家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这些学派思想由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其中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了以“术”为主的改革。他认为,国君治国的主要方法就是“明察法令”;他整顿官吏队伍,“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他还整肃军兵,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他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摘编自《变法图强的申不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申不害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申不害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历史人物评价
     麦卡锡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现的一股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潮 流。二战结束后,柏林危机、苏联核爆成功、新中国的成立,引起美国统治 高层的恐慌与焦虑。共和党政客麦卡锡将矛头指向执政的民主党,宣称杜鲁 门政府内部存在205人的共产党人名单。1950-1954年间,麦卡锡利用其 参议员政府活动委员会主席的职位,以反苏反共、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政 府雇员、民主人士、科技工作者进行政治迫害。卓别林被迫离开美国,曼哈 顿计划的领导者奥本海默也受到调查。麦卡锡的活动不是孤立的,他在政府、 国会、军队和社会上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1952年的民意测验中,有一半的 选民支持他。

——摘编自《“红色恐慌”——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时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盛行的 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卡锡主义造成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异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令保藏。

——摘编自沈括《梦溪笔谈》

(1)根据材料,概括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主要步骤。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和意义。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00年前的7月1日7时30分,随着战斗哨声响起,成千上万的英国士兵开始向法国索姆河岸边进发。这场战役的第一天成为英国军事史上最血腥的一天。仅在这一天内,英军士兵阵亡1.9万多名,受伤超过4万名。而德军方面这一天的损失也十分惨重。这场战役持续了4个多月,有统计数字显示,英军伤亡人数超过48万,法军伤亡人数约25万,而他们的对手德军伤亡人数超过了50万。然而,这场规模空前、伤亡巨大的战役,却没有赢家。这场战役结束之后,英法联军仅仅将战线向前推进了7英里,并没有能够突破德军的防线,德军方面则承受了巨大的人员损失。直到今天,昔日索姆河战役的土地中还埋藏着大量没有清理的弹药,法国当地农民在从事耕作和运输等生产活动时通常要小心翼翼。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哲学专业副教授马修·夏普表示:“‘索姆河’已经在100年后的今天成为工业化的、毫无道理的大规模杀戮的代名词。”“‘帝国主义’成为了一个肮脏的词汇”。

——摘编自闫勇《伤痛难平:英法追思索姆河战役百年》(20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索姆河战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索姆河战役的历史影响。

8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基本内容是: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即“全体一致”原则;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会员国如违背盟约而从事战争,其他会员国有权对其进行经济、军事及政治制裁。

在联合国宪章中,集体安全规定的基本内容是:安全理事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即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之行为之应付方法,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当事国实行制裁,如和平手段不足以恢复和平,安理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等等。

——据徐蓝《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联合国宪章有关集体安全的规定反映出二战后国际社会的哪些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指出在集体安全原则方面,联合国宪章与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有何明显的不同。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并且他又坚持,法必须昭告众人。在新都立柱,以便在上面张贴新令。他同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罚不讳强大。”
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为了加强这种国家推行的道德制度,商鞅显然试图削弱家庭团结的纽带,办法是在一开始对有两个以上男丁住在一起的家庭征双倍税赋。后来,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这种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连同其变异形式和更细致的形式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辍。为了奖励功绩,设置了分等级的荣誉爵位。在一开始,爵位可能赐给有军功的人。但到了相当晚的时期,通过向国家贡献粮食,人们可以取得爵位。取得爵位,可以不同程度地免除劳役或税赋,就某些爵位来说,还可以得到土地或官职的赏赐。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

—改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待民众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和商鞅在对待民众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10 . 材料一钱学森,科学家,火箭专家,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其代表作品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

材料二1950年,钱学森同志意图回到中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钱学森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摘编自《钱学森学术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学森对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府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原因并分析钱学森身上体现的精神

2017-11-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10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