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其基本的治国理念以及思想加以渗透融合,探讨了国家的形成、制度以及管理,意在诠释出他理想中的完美国家。该书出台的背景是
A.城邦民主制度的衰颓B.对神崇拜和敬畏的消除
C.民众道德素养的提升D.人的尊严和权威的树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思邈,唐代京兆华原人。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后因身患疾病,花费甚多,便立志从医。他长期隐居终南山、太白山一带,在民间行医治病,先后受到隋文帝、唐太宗的征召,皆辞而不就。他主张医者对病人“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字,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千金要方》集方广泛,内容丰富,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以来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千金要方》是中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孙思邈死后声誉日隆,在唐代被尊称为处士,北宋至明代尊为真人,明代万历以后又被尊称为药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分析孙思邈取得医学成就的条件。
(2)简述孙思邈在后世声誉日隆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载堉(1536~1611)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历学家、算学家。朱载堉深受父亲郑恭王朱厚烷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1591年朱厚烷病逝,载堉为世子,本可承继王位,但他上书皇帝,甘愿放弃,搬出王府,独居县城外。

朱载堉最重要的贡献,是创建了震惊世界的十二等比律理论和计算,解决了困扰中国律学多年的难题。他不满足于因循旧说,敢于向历代相传的律制理论提出疑问,另立新说,精心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首创利用珠算进行开平方,研究出了数列等式。朱载堉一生尽瘁于学术事业,著有《乐律全书》等多部,对待自己在学术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又总是功成不居。他自谦“臣忝末学,虽好算术而实未臻其奥”。李约瑟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摘编自王军《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杰出音乐家——朱载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载堉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明时期涌现朱载堉、李时珍等科技巨匠的原因。
2021-10-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随着甘地时代每一次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国大党的运动由城市不断向农村扩展,农民参加民族自治和独立运动,是国大党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最深厚的基础。这反映出
A.国大党已意识到工农民众的重要性B.农民阶层是印度民族独立的先行军
C.各阶层均已认同国大党的政治理念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群众基础较广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政府于1898年,以“农为本,以工商为用”,应“亟宜振兴”之由,在北京设立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农业管理机构——农工商总局,又责令通商口岸及产茶省份各督抚,迅速筹议开办茶务学堂。户部批准茶商和商部部长盛宣怀减免茶税请求,规定茶税为值百抽五。在地方,湖广总督张之洞行文湖北产茶各州县,劝谕茶农讲求采制各法,“栽种必明化学,焙制又须机器”。在汉口创办两湖制茶公司,仿印度焙制之法,采用机器制茶。同时设学堂,立方言学、商务学两科,招收茶商子弟聪慧学生50名,“专习各国语言文字及讲求商务”,以振兴茶业训练人才。一些茶商主动引进机器制茶。福州茶商,到印度学习考察后,“效法西伦者”归用机器焙制,出口四万箱,获利甚厚。”汉口茶商也购置并试用了焙茶机器,效果不错,“即因雨沾淫之茶亦可制以出售,不特色、香、味并美。”

——摘自杨木庆、周晓光《十九世纪中国茶业改良与振兴思潮探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中国茶业改良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茶业改良的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下列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是
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C.以“陶片放逐法”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2021-10-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2世界古代政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冯太后,汉人,本名冯淑仪,长乐信都(今河北衡水冀州)人,其父冯朗为北魏秦、雍刺史,力主进行汉化改革。冯淑仪14岁被北魏文成帝立为皇后。文成帝与献文帝相继去世后,孝文帝5岁即位,冯太后以皇祖母身份临朝主政,通过严厉而灵活的手段稳定了政局。但是,此时的北魏统治并不稳定:无数农田被圈占为牧场,农耕生产无法满足政府的粮食需求,农民不堪重负,从471年到480年,农民起义多达29次。面对这些问题,冯太后主持,把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分给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官员给予固定的俸禄,如果官员贪污帛一匹以上的,一律处死;郡县以下设立邻长、里长、党长等三长协助管理。这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冯太后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冯太后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
2021-10-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8 . “土地私有化的进行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增长,奖励军功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推行县制不仅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掌控,更有利于减少贵族对财政的截留”。该材料探讨的是,商鞅变法
A.使统一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B.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C.满足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D.使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021-10-27更新 | 39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9 .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 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10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其中“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主要原因是
A.兵役繁重,法律严苛B.刺史监察,严打豪强
C.奖励军功,什伍连坐D.整顿吏治,惩处贪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