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抛弃了“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       
A.英德矛盾成为国家间的主要矛盾B.德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企图
C.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D.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2 . [赋税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要理 解明代一条鞭法引致王朝财政体制转型,并由此开启了王朝国家统治模式的转型,需要从中国王朝国家财政体制结构谈起。历代王朝财政体制存在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国家之财虽然从理论上都属于君主,但并不必定聚于中央。早在汉朝,国家财政的基础本来就在郡国,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措施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王朝财政制度,其结果实质上是加强中央财政的控制能力。但是,不管财政制度发生什么变化,都存在一个财用分掌于各级官府还是集中在中央的区别。藏之于州郡之财,甚至藏之于民之财,都是君主的,因为所谓“民”本身,也是君主之臣民,而地方政府和官民,不过是朝廷的执役,所以,在王朝体制下,财政运作需要处理朝廷与州郡之间分掌财用的关系,不是央地财权划分问题,而是天子治下“设官分职”的问题。

——据刘志伟《从国家财政体制转型的视角看一条鞭法》

材料二   11- -16世纪,各地大体上形成了贵族会议,并进而由贵族会议演化出议会,而税权,也大体由贤人会议转入这些组织执掌。由于国家规模空前扩大,事务浩繁,征税更加频繁。每次征税,国王都必须说明理由,而无论什么理由,都必须征得纳税人同意。反过来,由于征税频繁,社会也相应形成了“不经同意不纳税”的习俗或传统。由于征税涉及切身利益,纳税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税权,国王遭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了纳税群体力量的强大,更反映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强化。这时,纳税人已经意识到赋税作为斗争工具的重要性,并以纳税主体的有利条件要求分享权力。而只要分得一定权力,就可以参与国家管理,继而制衡王权。

——据顾銮斋《赋税制度与欧洲政治制度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代王朝财政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国与欧洲赋税制度演进的不同方向,并分析这种演进对各自社会治理模式产生的影响。
3 .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伴随生产工具的进步,古代社会劳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
A.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推广B.当时民众的赋税非常沉重
C.统治阶级鼓励小家庭政策D.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同年7月25日,他在关岛阐述美国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的“尼克松主义”,继而他又在1970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主张美国“需要一个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尼克松的这些主张(     
A.表明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B.以调整欧美关系为宗旨
C.使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D.受国内外局势变化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8年年底,梁启超等人前往欧洲考察一年,感觉“科学万能”的梦破灭了,于是孔孟之学在梁启超心里复活;他认为许多诞生于西方文明的学问、观念并不适用于中国。导致梁启超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依然存在B.启蒙运动在全世界走向衰落
C.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影响扩大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中立权利的挑战与践踏,威尔逊提出了一种“内嵌”于国际联盟的新海洋自由构想,赋予海洋自由很强的政治与法律意义,主张以集体安全抑制战争,实现“绝对航行自由”。但是,在巴黎和会后期,威尔逊实际上放弃了海洋自由构想,转向与英国争夺海洋霸权。这种变化反映出(       
A.凡尔赛体系下隐藏的矛盾B.两极格局下的对抗与冲突
C.战后欧洲整体实力的衰落D.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     
A.重农抑商B.废除特权C.奖励耕战D.厉行法治
8 . 因为“宗教改革是通过议会立法进行的,而议会法只有议会才能废除”,所以英国女王玛丽一世在1554年要求议会通过一份法案,宣布英国与罗马教廷重修旧好。材料可用于说明,英国的宗教改革
A.推动了英国政治观念的演变B.是英国王权战胜教权的标志
C.随英王宗教信仰变化而调整D.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2-05-11更新 | 40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二战后初期,美国等国禁止联邦德国生产合成橡胶和合成染料,禁止射击砍刺类武器的改装限制重型机床的生产,限制船舶的制造,限制化学科学的研究,钢铁产量每年不得超过10万吨。不过,到1950年9月,美国等国却放松对联邦德国钢铁和煤炭生产的限额。导致美国等国这一对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联邦德国是反苏的最前线B.朝鲜战争爆发产生的影响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D.柏林危机中西德形势恶化
2022-07-23更新 | 587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君主们根据臣下的功绩来封官授爵,根据爵位高低来规定臣下的薪水。商鞅认为:“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秦朝建立后,一个一千石的官吏每年可得小米34250公斤,所得俸禄已经可以满足相当富裕奢华的生活了。到了汉武帝时期,俸禄以钱币而不是谷物的形式付给,有记载,丞相作为最高官员,月俸是高级官员中两千石的2倍,是中低级官员中六百石的20倍,是低级小吏的100600倍。魏晋南北朝时期,俸禄内容复杂多样且多以布帛或谷物为主,且多个政权均因战时需要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百官的俸禄。唐朝官员的收入主要包括职田(朝廷拔给官员自主经营的田地)、俸钱和赏赐。此外,还实行公务用车制度,官员的差旅福利,甚至还有退休金。到了清朝,政府在实行“薄俸制”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养廉银”,并设置完善监管措施,形成稳固的俸禄制度。

——摘编自李博朱玉洁《中国古代的俸禄制度》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银贵钱贱”,加之局部内战的巨额军费,使得开支不菲的官员因收入被波及而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面对国家的日渐沉沦及吏制的渐趋腐败,有识之士认为要想革新政治,必须对现行的俸禄制度进行必要的损益。在多方力推下,1869年颁布的《中国海关管理章程》一方面采取了中国俸禄制度按年计算的惯例,同时又引进了绩效工资的思想,体现了工资设计与职级高低、职务繁简相配合。外交官员的工资结构也抛弃了旧有的正俸、恩俸、养廉等名目,而是直接按照行政级别的高低拟定工资额,且按月支付,另外报销一定生活费和交通费。伴随着清末新政中的官制改革,清政府开始陆续实行工费、津贴、薪水制度,且改设各部门、各省份自行拟定养廉银数额,出现了如东三省奏定数额高出定额1.32万两的现象。

——摘编自鲍伟《晚清文官俸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官吏俸禄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俸禄变化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