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因为“宗教改革是通过议会立法进行的,而议会法只有议会才能废除”,所以英国女王玛丽一世在1554年要求议会通过一份法案,宣布英国与罗马教廷重修旧好。材料可用于说明,英国的宗教改革
A.推动了英国政治观念的演变B.是英国王权战胜教权的标志
C.随英王宗教信仰变化而调整D.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2-05-11更新 | 40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学家陈垣在1943年写道:“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指卢沟桥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这些变化体现出
A.西学东渐的影响B.学界对考据之学的排斥
C.学者的时代担当D.政府对学术方向的引导
2021-09-27更新 | 2403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君主们根据臣下的功绩来封官授爵,根据爵位高低来规定臣下的薪水。商鞅认为:“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秦朝建立后,一个一千石的官吏每年可得小米34250公斤,所得俸禄已经可以满足相当富裕奢华的生活了。到了汉武帝时期,俸禄以钱币而不是谷物的形式付给,有记载,丞相作为最高官员,月俸是高级官员中两千石的2倍,是中低级官员中六百石的20倍,是低级小吏的100600倍。魏晋南北朝时期,俸禄内容复杂多样且多以布帛或谷物为主,且多个政权均因战时需要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百官的俸禄。唐朝官员的收入主要包括职田(朝廷拔给官员自主经营的田地)、俸钱和赏赐。此外,还实行公务用车制度,官员的差旅福利,甚至还有退休金。到了清朝,政府在实行“薄俸制”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养廉银”,并设置完善监管措施,形成稳固的俸禄制度。

——摘编自李博朱玉洁《中国古代的俸禄制度》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银贵钱贱”,加之局部内战的巨额军费,使得开支不菲的官员因收入被波及而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面对国家的日渐沉沦及吏制的渐趋腐败,有识之士认为要想革新政治,必须对现行的俸禄制度进行必要的损益。在多方力推下,1869年颁布的《中国海关管理章程》一方面采取了中国俸禄制度按年计算的惯例,同时又引进了绩效工资的思想,体现了工资设计与职级高低、职务繁简相配合。外交官员的工资结构也抛弃了旧有的正俸、恩俸、养廉等名目,而是直接按照行政级别的高低拟定工资额,且按月支付,另外报销一定生活费和交通费。伴随着清末新政中的官制改革,清政府开始陆续实行工费、津贴、薪水制度,且改设各部门、各省份自行拟定养廉银数额,出现了如东三省奏定数额高出定额1.32万两的现象。

——摘编自鲍伟《晚清文官俸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官吏俸禄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俸禄变化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7年伦敦大学委员会批评牛津、剑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与古典文学等自由教育,疏于医学与法律等专业教育,为此,提出伦敦大学办学原则与课程体系。“鉴于不信奉国教者的人口如此之多,其掌握的财富如此之雄厚,鉴于英格兰人中生活闲适、财富中等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大,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在这个机构,用合理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教育,所有教派的信徒均无入学资格的限制。这里将安排三类课程,一是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课程,二是带有装饰功能的课程,三是属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增加的新课程主要是现代语言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种模式下,到1851年,伦敦大学的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形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邓云清《伦敦大学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98年在总理衙门筹议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非常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正式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仅设有仕学院及附设中小学堂,分为“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科学课程竟一门没开。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1902年春,大学堂正式进入了“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向东,由欧美向日本的转变”。19081909年,原先招聘的日本科学教习合同期满,全部离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科学课教师队伍大都由本国教师构成,为大学堂科学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师资基础。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正式更名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学建立的背景及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前后发展有何变化,并分析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人虽然可以拒绝加入国际联盟,也可以在它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保持完全不承认的态度。但问题是,国联仍然存在,全球50多个国家正在通过他们的国际合作积极推动着它的发展。美国的国际利益使其不得不承认“国联是处理人道主义问题的合适机构。”在哈丁和柯立芝总统时期,美国都在国联中安插了许多所谓的非官方观察员,他们参会但不参与讨论,美国的另一种参与形式是“‘官方代表’作为非官方代表”参加。由“非官方”向“官方”转变的发生是渐进的,1924年起,美国官方代表几乎列席每一次有关军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会议。同时美国也曾争取加入国际法庭,但几次努力都因国内孤立主义的反对而作罢。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孤立主义更居上风,但1930年一年里美国参加过40次国联会议,并在国联总部拥有5名常任代表。

     ——摘编自葛宇鹏《20年代美国与国际联盟关系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20年代美国对于国联的态度以及美国与国联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国联关系走向变化的推动因素。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就开始积极探询苏联在出兵远东问题上的态度。在与日本军队的较量中,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1942年中途岛战役后,美国逐渐取得了对日作战的优势,然而面对负隅顽抗的日本军队,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作战行动仍是十分艰难的。1945年,在欧洲战场行将结束考虑苏联出兵远东这一问题时,美国国务院将重心放在战后阻止苏联势力扩张这样的目标上,而军方则仍然更多地考虑如何尽快在军事上打败日本。如果说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政府主要考虑的是促使苏联尽快参战的话,那么此时美国政府所考虑的,则主要是尽力限制苏联参战所带来的影响。

——摘编自茹莹《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出兵远东态度的变化》


(1)分析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苏联出兵远东态度变化的原因。
(2)简析二战期间苏联出兵远东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5、16世纪英国户籍管理法令(部分)
年代内容
1495年亨利七世法令: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配偶、子女情况,主教登记在册。
1593年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

这一法令变化
A.加强了人身控制B.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C.解决了流民问题D.体现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8 . 战国时期“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商鞅变法则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这说明
A.个人奋斗决定社会关系变动
B.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相互推动
C.商鞅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D.战国时期的大变革造就了商鞅变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2021-06-08更新 | 12499次组卷 | 112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世纪中叶,法国服饰流行夸张华丽的风格。18世纪后半期,服饰趋向朴素、简洁,男士爱好军装式样的服装,不少上流社会女性以穿“农妇装”为时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浪漫主义对衣着服饰的影响B.政治运动对社会观念的冲击
C.工业革命推动服饰风尚变化D.启蒙运动对时尚观念的改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