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殷人称天为“帝”,祭天之事,在卜辞中比比皆是,卜辞中的“帝”没有道德倾向。但西周初期的统治者们提出:从成汤到帝乙,他们都明德恤祀,所以才能得天之佑,商纣王也正因为没有德馨香祀于天,才被天所厌弃,使得天降丧于殷。西周初期统治者的这一认识(     
A.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B.意在论证西周政权的合法性
C.旨在约束后世君主的行为D.汲取了商政权灭亡的教训
2024-05-1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西周晚期至整个春秋时期,大多数青铜鼎内的铭文通常会写因荣光之事而作此器,以之祭祀祖考,并祈求子孙永宝用。战国时期,多数鼎内的铭文只简单记录器物容量、重量等信息而已。青铜鼎内铭文的变化反映出(     
A.社会等级观念已逐渐淡化B.手工业突破官府垄断
C.宗族治理社会的模式崩溃D.青铜器铸造水平提升
2024-05-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曾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映出周代(     
A.礼乐制度逐渐消亡B.王权由强盛到衰落
C.青铜铸造业的变迁D.敬天保民思想丢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西周后期,各铜器作坊为了满足贵族们对大量成套青铜礼器的需求,将产品集中到鼎和编钟等 不多的器类上,并简化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流程。此时的作坊生产反映出(     
A.青铜铸造技术衰落B.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C.礼乐制度得到发展D.官府不再垄断手工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晋文公重耳继位前曾流亡多国。在流亡过程中,齐、楚、宋、秦四国君主对其礼遇有加,卫、曹、郑等国君主的招待则是“不礼”或怠慢。能够说明这一不同的是(     
A.国家实力与战略B.礼制的传承与发展
C.君主才能与品德D.宗法的亲疏与差别
2024-05-09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西周时,周王朝在西起宝鸡、东至开封一线广设都邑,建设宫馆并设置官员,供周王巡行时驻跸。周王频繁往返于列都之间,参与祭祀、宴飨、赏赐等活动,安排并检查地方的军事布防,处理重要的人事变动。这些举措(       
A.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建立了垂直管理体系
C.完善了西周的礼乐制度D.开发了王畿周边地区
2024-05-07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周时期,接受周天子褒封的外服诸侯会派遣公室子弟或公族别支入驻京畿之地,他们或担任王臣服事天子,或兼管在王畿地区存有的居宅、土田等宗族财产,为诸侯朝觐和贡纳提供便利,长久以来形成外服诸侯家族之分族。这一群体的产生(     
A.加强了西周中央地方联系B.消除了地方诸侯离心倾向
C.使宗法等级秩序极度混乱D.淡化了西周政权血缘色彩
2024-05-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中国古代重视礼治。《周礼》把礼分为五大类:“吉礼”是有关祭祀之礼,“凶礼”是有关丧 葬哀悼之礼,“军礼”是与军事行动有关的礼仪,“宾礼”是四夷诸侯朝觐君王的礼仪,“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等方面的礼仪。此“五礼”(     
A.规范人们的行为并维护社会的稳定B.主要针对王室日常生活而制定
C.体现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优秀传统D.使得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确立
2024-05-05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中国古代音乐一般包括宫、商、角、徵、羽等五音。武王克商后,《周礼》规定音乐不用商音。西周晚期,青铜编钟越来越多地用于娱乐活动,商音再次出现,并提高了音乐性能。这种变化体现了(       
A.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B.青铜铸造工艺的进步
C.自然尚美的现实需求D.西周礼乐制度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周代,许多日常冠礼(男子成丁礼)、婚丧礼、宗族成员的盟誓等,均在宗庙进行,宗庙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亡父宗庙牌位)庙”,从异姓到同姓、再到同宗、同族,血缘关系由远到近,强调了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的权威。由此可见,周代宗法制(     
A.维护了社会的长期稳定B.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强化了统治者专制统治D.构建起和谐的祭祀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