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图是河北平山三汲村中山王墓出土的战国银首人俑铜灯。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额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的“男子汉”。这件文物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中山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各国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C.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2 . 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篮等礼器,具有中原的特征。最新发现的青铜圆头方尊是一个四羊古尊,在殷墟里面也有类似的青铜器。这表明,三星堆文化(  )
A.和中原文化具有同样的内涵B.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
C.与中原文化存在长距离交流D.青铜制造技术领先于全国
3 . 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强化B.国家统一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C.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D.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认可
2022-11-10更新 | 486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在涉及秦的归化制度(相当于现在的《移民法》)时规定,秦的原住民叫“夏”,归化民叫“真”,只有母亲是秦人,孩子才算“夏子”,如果母亲不是秦人或孩子出生于国外,则孩子只能叫“真”,不能叫“夏”。这说明当时秦国
A.已经确立霸主地位B.礼乐制度得到恢复
C.华夏认同意识较强D.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传国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相传为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西晋末至东晋初,传国玉玺先后为匈奴建立的前赵、氐族建立的后赵所获。他们讥讽没有玉玺的东晋皇帝为“白板天子”。这一现象
A.根本上体现了民族冲突的阶级实质
B.一定程度说明传国信物是统治基础
C.充分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狭隘性特征
D.侧面反映了民族认同在冲突中发展
2022-05-13更新 | 493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阳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中国”一般是指中原华夏部族居住地,周边则是蛮夷戎狄的“四夷”。当时的吴越等都是诸侯大国,却往往被视作蛮夷,被排除在“中国”文化圈之外。据此分析,当时“中国”的划分
A.明确“中国”是天下之都B.更多按地域和文化礼仪
C.进一步巩固了西周分封制D.体现出了华夏认同观念
7 . 东周时期,中原列国纷纷改革图强,中国的中心文化随着秦国、晋国和燕国的向北扩张而不断传播,吴、越两国也努力把自己融入三代中心文化体系。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转型速度加快B.诸侯争战日趋频繁
C.周王室影响的扩大D.中原文化区的扩大
8 . 春秋时,燕国势力进入辽河流域,东北地区的东胡族与华夏族的交往愈趋密切;齐国成为东方大国,汇东夷等族于其中;战国时,韩、赵、魏三国则与今山西、河北、河南地域范围内的白狄、赤狄等民族相交融。这可以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的趋势得到加强
C.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逐渐形成D.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减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