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司马迁在《史记·孟轲传》中说孟子的学说“迂远而阔于事情”,秦始皇则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独尊儒术”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在战国、秦、汉三个时期地位不同的原因。并指出儒学演变和儒学地位变化的关系。
2024-03-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的积累,人们从西周井田制束缚中摆脱出来,在更广阔的社会领域释放出更多的创造力,从而使得一部分人从西周分封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释放出更多的积极性,从而引发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的整体关系的社会形态转变。

——摘编自周至杰《社会转型与春秋战国人学思潮研究》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失序”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启蒙时代,在重构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孔孟以修身为本;老庄崇尚自然;……各学派在人性善恶、德治法治、有为无为的议题上交锋碰撞,既彼此辩驳,又众说融汇,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深刻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在中国思想史上也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摘编自杨明柱《诸子百家:辉煌的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态转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道墨法四大学派在“重构社会秩序”上的思想主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 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源头活水,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简析其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4-03-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 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

材料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墨子

材料二   


材料三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匹配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崇德尚贤,天下为公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孟子;荀子;墨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a为例完成表格。
阶段遭遇直接原因
a遭到沉重打击秦朝焚书坑儒
b
c
d
(3)20世纪初期,儒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4)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4-02-25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上海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生是指人民的生活、生计和生存的状况,民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的政治主张不是从历史上抄袭过来的,而是性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有下列各项:第一,给民以“恒产”;第二,赋税徭役有定制;第三,轻刑罚;第四,救济穷人;第五,保护工商。孟子的先王之道就其内容而论,与时代的要求相合拍,具有现实批判主义精神。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初,定令有租赋庸调法,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玩敝。至德后,科敛凡数百名,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炎疾其敬,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帝善之,使谕中外,议者沮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杨炎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孟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孟子政治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求自身的长足发展,儒学迄今已兴起几次较大的复兴运动。如在汉代,确立了儒学作为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官方哲学的地位。再如在唐代,这次儒学复兴运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佛学对儒学的威胁,重新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蒋国保《儒学三次复兴的当代启示》

材料二   自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来,儒家思想所传承的经典并非单一的流派,或者某一个宗教的经典,它吸纳了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百家思想,不断发展,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整个中华文明的经典。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治国安邦、追求长治久安的需求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儒家思想也曾衰落过,但它长时间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并非偶然,可以说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是以中国历史的发展经验总结为基础的,是被人民所选择的,它符合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社会发展需要。

——摘编自邢小磊《浅谈儒家思想发展史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两次儒学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据材料并结合先秦至汉代儒学发展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2024-01-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征引孔子的说法:“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面对“天下恶乎定”这个问题,孟子说“定于一”。 墨子的政治梦想是“尚同”,建立一个层级鲜明、纪律严厉、绝对整齐划一、消灭个性和多样性的社会。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二贵”“夫妻持政”是祸乱的原因。

希腊人极为推崇城邦独立自治制度,小国寡民的城邦是他们所能够想象的唯一的国家形式……希腊人容忍并且享受分裂状态,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城邦领土的过度扩张,便意味着公民集团的扩大,意味着公民与国家间关系的疏远以及公共生活的松懈甚至完全丧失。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1)概括材料中先秦时期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古希腊人认为“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这一矛盾在近现代是如何得以解决的?请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2024-01-23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礼治”思想,接纳吸收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新兴的封建制的基础上将礼法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封建法律思想。荀子的法律思想是战国法律思想史上从西周礼乐精神向封建正统思想确立的过渡,是对奴隶制下宗法等级制向非世袭的等级官僚制的改造。“法自君出”、“隆礼重法”、“德礼刑政”等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历次对于封建制度的变革都能够从荀子的思想里找到渊源。

——摘编自高振年《荀子法律思想研究》

材料二   纵观40年以来中国学界关于荀子法律思想进行的研究,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三次明显的转向。这三次转向又将研究划分出了四个阶段:1978年底至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阶级分析为主要方法;1991年至2003年为第二阶段,以法律文化为主要视角;2004年至2014年为第三阶段,参考西方法学话语体系与遵照中国文化自身逻辑两种研究范式并行;2015年至今为第四阶段,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言献策。

——摘编自刘瑶《改革开放40 年荀子法思想研究的三次转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荀子的法律主张并概括荀子法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界对荀子法律思想的研究。
9 .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一 孟子曾经与齐宣王讨论治国的问题,他以欣赏音乐做比喻,对齐宣王说,如果大王在这里快乐地欣赏奏乐,老百姓们却生活困苦,满是怨恨,这是大王不能与民同乐;相反,如果大王在这里快乐地弹奏音乐,老百姓们也能欢天喜地,安居乐业,这是与民同乐。如果君王能与民同乐,那就可以使天下归服了。

——整理自《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宋朝的儒家学者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他们使儒释道三家为基干的思想大汇流得以呈现。宋儒的特殊可贵在于,宁可跨越百代,也要直接与孔孟对话,他们让千年前的圣人活泼泼地站在他们的当下。复活孔孟和回归六经,是他们的学术旨趣,也是文化理想,为此他们建构了“理”的世界。先秦儒学主要讲“礼”,很少讲“理”。宋儒既讲“礼”,又讲“理”,主要讲“理”。中国由唐代的“诗性王国”进入到宋代的“理性王国”。

——摘编自刘梦溪《为生民立命: “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材料三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围绕着发明本心的“良知”这一核心而展开,他发展了孟子的“良知”思想,认为天理即是良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即人伦道德应是人人头脑中所固有的命题。在本质上,阳明心学虽然与程朱理学“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但是在当时却以反程朱理学的面貌出现,主张“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突出了个体的自我道德修养,一时间“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王学中摆脱传统束缚、冲破思想禁锢的精神对晚明已降的思想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对于朝鲜、日本也有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简述孟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要分析宋朝儒家学者是如何“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阳明心学的特点及影响。
2024-01-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诸子学中,对后来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派。儒学最关心的是现实的人如何成为真正的、理想的人的问题,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儒家学者都要对人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希望从人的本性是什么,推论出现实的人应该怎么做人,进而推论出一个理想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儒家关于人的基本看法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运行,人道自强,人人通过学习和实践努力,都可以成为理想的人。所以,儒学也可以称为“人学”,即关于人的学问。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变动的大背景下,形成“百家争鸣”,儒学兴起;汉代董仲舒全面论述了以儒家礼治思想作为治国根本策略的必要性,此后,儒学成为社会的主要思潮;唐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新高峰,文化心态开放进取,儒、释、道以及各种思想资源交汇渗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为以后的理学奠定了基础;宋代出现了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博大精深的理论思维——新儒家学说,建构了融通天、地、人的精致哲学体系;明清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开始出现缓慢而重大的变化。心学的出现、启蒙与经世思潮的传播、理学的复兴、考据学的兴起等都是此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的重要现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儒家学派可以称为“人学”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原因。
2024-01-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