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统一六国后,秦王朝为了“行同伦”而开展大规模的“整饬异俗”活动,“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B.规范了纲常伦理
C.传播了儒家思想D.增强了文化认同
2 . “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符合材料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东汉
2023-03-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3 . 尽管今天所有的中国居民都可以追溯为“中国人”,这个词汇对于前帝国时期却是不恰当的。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把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联结起来。这表明秦的统一(     
A.促使华夏族形成B.推动了民族交融
C.增强了国家认同D.消除了六国隔阂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

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要在中央是其基本形式,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

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

——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解读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材料一   秦合并六国,成为跨地区的统一的国家。此后,合了分,分了合,反反复复。但总的趋势是,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逐渐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化。可以说,统一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主要趋势。

     ——刘家和《国家统一与历史进步》

(1)概括统一作为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主要趋势的三个特点。任选其中两个特点,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清朝前期在内地设置总督和巡抚,中央的施政方针通过督抚下达地方;同时,采用总督、巡抚分权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太平天国起义给予清军八旗兵、绿营兵毁灭性打击,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将领自募兵勇进行训练。这些军队所需军费由督抚就地筹集,一定程度上成为督抚的私人部队,中央无权调遣。朝廷以湘军和淮军为依靠,慈禧太后给予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的权力,四省文武官员俱归其节制,并有权保荐封疆将帅人员。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地方督抚权力日益膨胀,清政府试图整顿并收回各项权力,但未收到预期效果,而地方督抚却向中央索要更多权力。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违背中央政府命令,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

       ——摘编自王雪华《督抚与清代政治》等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督抚制度的变化。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诸如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这样伤亡数万乃至数十万的战役屡见不鲜。

——摘编自《史记》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推断当时人民的共同诉求。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
7 . 制度•变革•进步

欲观秦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秦人之制度大异于周者,一日设二十等爵之制,二曰废封建而立郡县。二十等爵之制,以源于王权之政治身份结构组织取代基于自然之血缘身份组织,实施对各阶层百姓的直接控制,不别亲疏贵贱,不讲仁义惠爱;废封建而立郡县,秦人所以统治天下,由帝王一人直接控制各级地方行政,“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摘编自陈明《从殷周之变到周秦之变——论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结构的形成》


①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五条明确提出:“本党(中国共产党)愿与各党各派以及一切群众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1942年4月,边区政府委员会决议案提议:“划定回民自治区,由回民选举区长,自行处理回民之事②1941年流行于陕北抗日根据地的歌曲《选举小调》歌词(节选):“民主政治要实行,选举是为了老百姓,咱们要选什么人办事,又好又公平,还不要私情。选举不分什么人,男女穷富都平等,自己来管自己事,不许
任何人贪污,欺压老百姓。”
③为让目不识丁的农民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根据地采用把豆子投到候选人背后碗中的办法选举干部。下图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投豆选举用的碗。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就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也为中国今后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坚实的制度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秦朝政治制度的变革及影响。
(2)结合所学,说明上述年代尺所列事件给中国政治制度带来的变化。
(3)分别指出①②③的史料类型。
(4)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要说明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2023-01-04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所列内容充分体现出(     
A.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的高度评价B.秦始皇暴虐统治导致秦朝灭亡
C.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达到强盛D.秦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雄归一”后,秦王朝鉴于疆域初定、边民新附,在辖理内地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边疆地区的经略。通过设官辖土与重点巡视相结合、军事戍防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的方式,秦王朝得以抵御北部边疆的匈奴族。地方官员受命督修“五尺栈道”,以将始皇帝的意志通向西南边陲,从而治理当地“夷民”。秦在南征百越后,设立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并从内地迁徙50余万人口去屯戍五岭以南地区;在强化对东部与东北边地管辖的同时,于北部边疆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实行强边固守的战略。

——摘编自李进《秦朝的边疆经略》

材料二   北宋的边疆经略,主要指针对辖区近边或外围,即西北至西南各族治乱、向背问题所采取的军政对策和措施。西北地区的秦凤、永兴军诸路是北宋与西夏、吐蕃近邻的军事敏感地区,故以重兵守防。统一南方后,北宋以“恃文教而略武卫”为制西南“荒服”之道,使西南各族陆续归附。北宋在广州、泉州等沿海市镇置市舶司,管理沿海港口商船的贸易征税及外商停泊、通行等事务。后神宗改制,行更戍法,使沿海地区同内地一样以将编制驻防,置寨、堡等军事戍防设施,以兵扼守,维护沿海治安。

——摘编自林荣贵《北宋与辽的边疆经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边疆经略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秦朝相比,北宋边疆经略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 . 公元前220年后,秦始皇先后五次“亲巡天下,周览远方”,并在泰山、会稽等地立碑刻石。下图是秦始皇巡游路线及部分刻石铭文简图。根据图,可推知秦始皇巡游及刻石,目的在于(     
A.巩固大一统国家的统治B.表彰皇帝功德
C.配合灭六国的军事行动D.维护边疆安全
2022-11-27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综合能力测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