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隋朝的灭亡,唐朝兴起。日本遣唐使回国后曾描述唐朝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公元663年,倭国援助百济水军与唐罗联军在白村江一带展开决战,百倭联军战败。(日)天智四年、六年和八年,日本派出遣唐使,与唐朝重修旧好。日本与唐朝通过贡赐关系实际上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遣唐使贡献的赠品主要有银、绢、丝、绵、布等,唐朝回赠的礼物主要有书籍﹑彩帛、香药、工艺品等。

——摘编自伊宁《试析日本遣唐使出使的目的》

材料二   16296月的日食之前,礼部向崇祯帝提交了一份预报,其中列出了《大统历》、(回回历法》和“新法”(西方天文学)三组预报数据。经过对日食的观测,徐光启用“新法”推算独验。在这种情况下,礼部上书请求修改历法,并荐徐光启主持其事。徐光启正式领取了修改历法的敕书关防,设立历局。他先后将耶稣会传教士罗雅谷、汤若望招进历局。《崇祯历书》编译或节译的西方天文学家的著作主要包括托勒密的《至大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等。在征求崇祯帝的意见后,他以“节次六目"和“基本五目”的形式译撰西法,使治历有法可依,有数表可查,其中以讲述天文学基础理论所占篇幅最大。

——摘编自邓可卉《天文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遣唐使来华的时代背景,并指出遣唐使的使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崇祯历书》成功编修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崇祯历书》对我国科学发展的作用。
2022-03-0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经略边疆

(1)根据图一提示,西周如何加强地方管理,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
(2)秦灭六国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国家。结合所学,简要叙述秦朝对其统治疆域进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3)对比秦朝和西汉形势图,描述秦汉时期的疆域范围上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相较于秦朝,西汉统治者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做出了哪些调整?
(4)唐朝前期出现___①____、____②____的盛世局面;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唐军大举反击___③____并获胜,草原各族共同尊奉___④___为“天可汗”;中央政权加强对__⑤___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_____⑥_____多次向唐朝求婚,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 .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的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材料二   太宗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四   ……西北行三百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失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进图先祖,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

——《大唐西域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皇帝在位期间开创的盛世局面是什么?举例说明他在用人方面的“有道”之处。
(3)根据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三中的“朕”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项他统治时期,促进汉藏友好交往的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出记录这一幕情景的人物是谁?他出行的目的地在唐朝时称为什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三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而且统一在这种交替过程中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融合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同化(或融合),而且伴随着每次融合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息息相关,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动乱愈厉害,民族之间的斗争愈激烈、民族同化(融合)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融合不仅带来统一和安定,而且保证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和汉文化不断推上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

——摘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族融合”或“分裂与统一”为中心,提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2021-11-16更新 | 319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太宗登基不久,突厥的颉利可汗率兵打到长安城外,迫使唐太宗与颉利订立便桥之盟。贞观三年起,太宗派李靖等人率大军全面反击东突厥,大获全胜。后来,又击败吐谷浑,征服高昌,打退薛延陀,在龟兹设置安西都护府,控制了西域,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进入了全盛时期。但是,太宗对边疆少数民族并不是一味征伐,而是注重和平交往。对少数民族首领频频推行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嫁于吐蕃的松赞干布,就是突出一例。唐太宗晚年总结自己的民族政策时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从太宗开始,在归附唐朝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了羁縻府州。所谓羁縻府州,就是设立归中央管辖的府州,但这些府州沿用当地民族的原有统治方式和生活习俗,不列入“编户齐民”,不承担赋役,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这些政策,使他赢得了各民族的共同拥戴,享有“天可汗”的赞誉。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并简评其民族政策。
2021-11-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一   李唐王朝建立后,与唐朝对抗的薛举、刘武周等均依靠突厥与唐对峙。东突厥不断地派兵南下,侵扰唐朝边地,甚至进兵长安。贞观四年(630年),唐趁东突厥内部矛盾激化、部属纷纷自立、天灾人祸之际,派大军将其征服,东突厥政权灭亡。太宗接受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降户安置在西起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东至幽州(今北京城南)的沿长城地段。其思路是既可保持突厥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又可消除他们返回旧有地区重新崛起的企图。具体的方式是设立羁縻府州。这种体制的基本内容是指外族依附唐朝、受到朝廷的册封而形成的府州体制,以原来的部族酋长和首领充任府州的都督、刺史,他们有觐见皇帝、缴纳贡赋的义务,但实际事务仍归自己掌握。

材料二   羁縻府是为保证唐朝的安全和边疆的稳定而设置的,必须执行唐朝法令,体现出唐廷对诸民族的安抚与控制。但是它是以唐朝整体实力强盛为基础的,而且羁縻府州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某些首领背叛或与唐廷发生矛盾,也就变成所属州府的整体行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鸿宾《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施羁縻府州体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特别是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在文化方面,在战国时代的基础上,中国有了完整的宇宙论、伦理学和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其他各家综合的基础上……中国的知识和科技能力,都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这些“硬件”和“软件”的能力,使中国的生产能力超过四邻,且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故得以通过贸易,将各处的经济纳入中国的大系统之内。唐代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许多外来的成分,在日常生活方面,唐代饮食起居乃是总结了南北朝时期的汉、胡分野,整合为新的方式。南朝以前,在服装方面,汉服是宽袍大袖,斜襟束带,唐代则从胡服演变成为窄袖、瘦腰、翻领、着靴,外面再披上一件长衣……印度的数学、中亚的天文学,都被纳入中国文化的系统之内,唐代文化的接受能力,可能是中国历来最强的。更为重要的则是文化的理念部分,唐代儒学在前期并没有太大发展,至韩愈后,儒学才有新动力和新方向。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整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在文化上开放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8 . 西藏在中国大一统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昭寺的建筑特点。

材料二   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备受尊崇。

——摘自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文成公主在吐蕃“备受尊崇”的原因。

材料三   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当年,约92%的地方建立了以翻身农奴和奴隶为主的乡人民政权。自治区第一届人民表大会召开时,藏族等少数民族代表占到80%以上。5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发展。2014年西藏国民生产总值达920.83亿元,相比1965年增长68.5倍。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6元,是1978年的3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元,是1978年的42倍。经过50年的发展,西藏现在已经形成了覆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备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

——摘编自陈沸宇等《辉煌50年·大美新西藏:镌刻在世界屋脊上的辉煌》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对西藏地区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及法律依据。
2021-06-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和亲亦称政治联姻,指封建统治者为免于战争之苦,捐弃仇怨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建立和平、亲睦关系:在我国封建诸王朝中,汉、唐是实行和亲政策较为典型的王朝:其中,西汉承续213年,与少数民族和亲迭16次,昭君出塞乃为佳话;大唐立国289年,与少数民族和亲达29次,文成公主入藏留传后世,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可谓封建王朝以和亲方式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典范,不仅在稳固封建政权、消除民族隔阂、缓和民族关系、促进边贸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而且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亦有助推作用。对其稍加梳理,亦不难发现,汉、唐虽然都以和亲政策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形式,然而细作推论,彼此差异甚大。

——摘编自唐建兵《汉唐和亲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推行“和亲”政策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推行“和亲”政策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

材料二   清代中后期,在元代旧北平官话和明代南京官话相融的基础上,融入满族语音的一些要素,形成的北京官话成为国语,即普通话的前身。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迁,民国初年确定了“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现代标准汉语被定为官方语言。现代标准汉语覆盖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亚、东南亚广泛使用。

——据《浅谈中国古代标准汉语的地理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写出关于中国古代语言演进的结论(2条),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语言演进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