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一般是以官方订货方式来刺激工业生产,对与铁路修筑以及机车制造有关的工业和企业的订货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上的价格;成立有工商业者参加的工业会议和商业会议,讨论工业、商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办技术学校,培养技术人员;出版有关杂志,以交流生产经验。为保证俄国铁路、重工业的发展,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冶金、机械制造、钢轨工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随后,当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影响本国生产发展时,沙皇政府便应本国企业主的要求,实行了巩固关税壁垒的措施。1868—1891年,生铁关税增加9倍,钢轨关税增加3倍半。高额关税还涉及绝大部分工业品,沙皇政府在1861年改革后相当注意引进西方先进国家的机器设备、重要工业原料和新技术。改革前50年,俄国进口的工具和机器总计为83974件,“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机的俄国”。

——摘编自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2 . 1815至1818年间,一支俄国占领军驻扎在法国,他们对与母国完全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新观点感到震惊。回国后,他们乘机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试图改造国家。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列宁声称“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A.群众被革命党人广泛地发动B.本土文化遭到彻底破坏
C.革命思想获得社会普遍认同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3 . 沙皇俄国政府围绕农奴制改革产生了三大派别。自由派和保守派主张自上而下改革,激进派主张自下而上改革;保守派主张无地解放,而自由派主张有地解放。沙皇最终接受自由派的主张,同时保留贵族地主土地,这样,保守派的利益受到重视,激进派废除农奴制的主张也得到满足,改革得以顺利开展。材料主要表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是各种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D.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4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形成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D.君主立宪制度在亚洲确立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开始俄国地方自治改革,地方自治机构从事公众服务和一些慈善事业,各地扫盲委员会举办识字班、开办图书馆等活动来普及教育,提高了地方自治局在民众中的信誉。改革赋予民众参与地方自治的权利,激活了俄国社会的政治生活,人们要求政治自由,要求真正实现自身的利益。亚历山大二世在不威胁专制统治和沙皇权力的情况下,用地方自治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地方自治机构既把沙皇政府的合法性作为其发展的唯一动力,但又试图从羽翼丰满的沙皇专制体制下解放出来,真正独立行事。结果俄国中央和地方自治机构之间出现下一种既对立又合作的局面。

——摘编自齐小艳《19~20世纪初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作用及地位》


(1)据材料,如何理解俄国中央和地方自治机构之间“既对立又合作”。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地方自治机构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6 . 材料一  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乡作为基层组织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存在。乡校,即乡中设立的教习之地,它不仅仅是培养贵族子弟的场所,还是乡人参与讨论时政之地,商鞅变法后秦集小乡邑聚为县,县政权是代表秦王朝执行统治人民全部职能的机构。县以下有乡、里和亭两种不同的政权系统。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是治安组织。

材料二  克里斯提尼成为执政官的那一年,便把所有的居民划为10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4个氏族部落,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他又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使他们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在此之前用的是父名),而以村社名字相称。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颁布了《解放农奴法案》,根据该法案,“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的被取消。”“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村社管理权由村民大会和长老共同行使。为了更好地保持对村社的控制法案又强化了地主对村社的监管作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让俄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与所有的大型社会和政治变革一样,它在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东西方社会基层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各自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的含义,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2-03-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二世的大改革是国家、地主和农民各种对立利益之间进行复杂的协调、折衷的结果。政府被迫对地主作了多种多样的让步,219日法令的许多缺点和改革明显的不彻底性由此便可以作出解释。村社保留了连环保,集体负责向国家纳税和交纳赎金。俄国农民在解放后仍没有充分的个人行动自由。大改革把俄国推向比较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但是这离真正的稳定还很遥远,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改革前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改革后工业的迅猛发展又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便沉积在没有解决的旧问题之上。社会各阶层不满意国家缺乏民主和自由的专制统治方式,但国家又坚持这种方式,激进知识分子掀起的革命运动就出现了。

——摘编自曹继安《评亚历山大二世的俄国大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改革”不彻底的表现及其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改革“大改革”的主要影响。
2022-03-09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面的示意图从总体上看,主要揭示了(     

A.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022-02-13更新 | 1454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放农民并分给农民土地的条件是缴纳高额赎金。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能力一次性付清赎金来购买份地,加之改革过程中保守派地主的极力抵制,俄国农奴改革允许农民“带土地解放”仅仅体现在法律层面,现实中农民没能真正获得土地所有权,实际使用的土地在数量和地力上反而不如改革前。出现这种情况并非偶然,俄国专制制度的代表人和受益者不会自掘坟墓,土地的传统经营方式亦不会瞬间消失。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俄国农民改革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自上而下的改革会受制于传统积淀而无法彻底落实,1861年改革中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即为证明。

——摘编自唐艳凤《1861年改革后俄国农民土地使用状况探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民“带土地解放”仅仅体现在法律层面。
(2)据材料,简析“带土地解放”仅体现在法律层面上的原因。
10 . 俄国诺夫哥罗德省的一份统计材料显示,1861-1870年间发放给外出做工农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19世纪末,俄国雇佣工人超过900万人,这项统计表明
A.农奴制阻碍着社会进步B.社会矛盾有效缓解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