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文明的进程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
(1)某学习小组编写历史长河墙报,请将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内涵填入示意图中。(填写字母)


(2)根据填写的历史长河墙报信息,概括文明进程的历史特征。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及填充图册

材料二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的道路和桥梁,同其他古代社会修建的道路一样,也刺激了经济的一体化:尽管最初建设时考虑的是军事用途,但是之后,这些路桥却成为内部商业交流的通衢。

公路连接了罗马帝国的各个部分。一条长4800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一直延伸到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以深入撒哈拉沙漠。在东部地中海地区,罗马人也新建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

——摘编自《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道路和罗马帝国道路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时期京杭运河(北京—杭州)变迁
春秋战国开凿邗沟、鸿沟,是京杭大运河中开凿最早的一段。
隋朝将各段古运河加以疏浚、扩展,并相互沟通,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联系南北方的“大运河”。
元朝会通河开通后,漕船往往有上千艘连接而行,年运粮量常达三、四百万石,沿河一些城镇码头兴起。通惠河竣工后,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在北京积水潭附近曾出现“舶舫蔽水”、盛况空前的繁荣景象。
明清时期黄河改道,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

材料四   英国的运河与英国的工业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中后期,英国运河兴起,当铁路、公路运输还远没有那么发达时,英国的运河承担着运送钢铁、煤炭的重任,运河网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英格兰中部,特别是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一带,而通过泰晤士河,运河也把伦敦和这些城市连在了一起。在威尔士的北部和南部,苏格兰低地也有一些人工开凿的运河。整个英国的运河网加起来达到3000公里长。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摘编自《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等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杭大运河变迁的历史特点。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发展的相同点。
(3)如果用以上材料进行历史研究,你会确立怎样的研究主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历史的重要年代

共和国时期
451450颁布《十二铜表法》
367设立城市裁判官职位
242设立外事裁判官职位
125颁布《爱布兹法(LexAebutia)》,对民事诉讼程序进行改革
元首制时期
27奥古斯都将自己的权力合法化
公元后
14奥古斯都去世
117138哈德良统治时期

——【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第二版

材料二   希腊古典文明衰落以后,西方古典文明的另一发源地——罗马迅速崛起,成为西方古典文明发展的最高峰。然而,罗马文明并不是罗马民族单独创造的文化。它是在外来的伊达拉利亚文化,希腊文化的影响下,罗马国家各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在充分吸收伊达拉利亚和希腊先进文明的基础上,罗马文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希腊古典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因此,古罗马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罗马旧传统和希腊的影响两种因素并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教师教学用书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简述罗马法在世界近现代法制史上地位。
(2)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古罗马建筑特色中的“罗马旧传统”和“希腊的影响”分别所指,并指出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建造的具有这一风格特征的建筑及其用途。
2020-11-2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1月浙江选考仿真模拟试卷历史04
5 . 古希腊、罗马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更是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三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第6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希腊两个最重要城邦国家及其国家性质。
(2)写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三次改革的名称及其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贡献。
(3)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制的特点。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罗马法体系完成过程中重大事件
2020-08-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020-04-22更新 | 52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5异同类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早期,已有解释法律、指导诉讼的僧侣阶层存在,他们的活动虽无重要意义,却为后来法学家解答法律和著书立说开了先河。从公元前4世纪到前1世纪,是罗马逐步向外扩张,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时期,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社会关系十分复杂,《十二铜表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度发达的希腊文化传入罗马,对法学家的著书立说,对罗马法学的繁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何勤华《略论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摘编自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罗马法学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强调的核心思想,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
8 . 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49年,克伦威尔等下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查理一世的程序,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

审判查理一世的庭审节录:

国王查理一世:“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作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为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

——摘编自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材料三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引自1748年首次出版的法国某启蒙思想家代表著作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二铜表法》“保守”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使罗马人制定《万国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查理一世和布拉德肖的观念冲突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并指出上述审判对其后世法律发展产生的影响。
(3)写出材料三的作者和出处(著作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评价材料三所反映的主要学说。
9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从公元前31年延续至公元180年……在将近两个半世纪里,西方世界从叙利亚到西班牙,从布利斯托尔到贝尔格莱德,在一个中央权威之下依照共同的法律实现了统一与普遍和平。

……在罗马帝国和平时期,整个帝国的人民生活在一个和平秩序的共同概念之下,坚守共同的法律,这些法律在罗马人创建的城市伦敦、维也纳、巴塞罗那都同样有效。这些行省由罗马任命的总督监管,但是在罗马卫戍部队的保护下,他们在地方事务中也被允许有相当的行事自由。

——【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概括指出罗马帝国长期稳定与统一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扩张与罗马法的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价值。
2019-09-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材料二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
(3)罗马强大除由于军事力量外,罗马法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