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0 道试题
1 . 建国初期,我国约有1700余个私营剧团。1952年底,文化部要求“私营剧团”改称“民间职业剧团”,并提交《剧团组织章程》《演员职员履历表》《经常上演剧目表》,办理登记证与演出证后方可正常演出。这些举措(     
A.顺应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B.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C.有利于激发剧团的创作积极性D.是对苏联文化发展经验的借鉴
2024-01-26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教师形象要求

来源

1951

教师要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努力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民教师。《关于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的报告》

1963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说话、写字等教学基本技能。《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1983

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与原则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知识指导实践,教师要掌握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知识水平。《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整顿和加强管理的意见》

1993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00

要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指导意见(试行)》

——摘编自许峰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研究》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体育思想十分活跃,武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张之江建立中央国术馆,随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国术馆,国术馆对当时武术的传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使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对体育运动赛事的关注。抗日战争时期,体育对于提供兵源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锻炼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这可以使人们在战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一些国内知名学校开始迁到云南以及四川,这些学校不仅在校内自行组织体育活动,也会在学校之间、区域之间举行体育比赛,这些体育比赛活动使得体育在社会之间的传播更为广泛。

——摘编自陈茂春、刘中强《晚清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思想演变探究》

材料二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改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的“乒乓外交”打破了冷战时期的外交僵局,书写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70年来,我国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体育友好关系,与100余个国家签署了双边体育合作协议,与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及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对外工作不断深化,体育成为“元首外交”的新亮点。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力亲为,通过体育助推民相亲,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开放自信、友善包容,用体育谱写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摘编自苟仲文《新中国体育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教育的背景和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的体育外交活动。
2024-01-25更新 | 3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如图为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宣传画《赤脚医生遍山村,合作医疗气象新》,该作品反映了(     

A.城乡卫生条件的根本改善B.社会成员健康意识的提高
C.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得以缓解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
2024-01-24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材料一   福建省大田县有十余种方言、土语,隔山不同语,过溪不同音。1954年,浙江干部徐永钺到西北工作,当地人都听不懂他说话。

1955年,《人民日报》发表《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要求完成汉语拼音方案,以便于普通话的教学。自1958年起,上海各报刊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来拼注报头、刊名,实验小学等学校用普通话教学的比例高达95%。山西万荣县农民学会汉语拼音后,可以看懂《黑妮种棉》《模范饲养员》等注音读物,到1959年底,80%以上的文盲脱盲。山东平原县、浙江桐庐县的群众依靠汉语拼音学习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

——摘编自崔明海《19561960年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农村的开展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宪法。

1997年,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突破1亿人大关。

20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20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21世纪初,语音技术在手机社交和生活服务平台普及。

2014年,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全国有70%以上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摘编自李忠杰《共和国之路》等


阅读材料,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1-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50至1953年,约有2000名留学生归国,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骨干力量。至1955年11月,回国的海外高级知识分子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有1041人,许多人后来成为各类科学研究的奠定人或学术泰斗。这表明新生人民政权(     
A.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B.获得知识界的政治认同
C.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D.文化改造工作成效显著
7 . 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成立,后又在西北、西南、中南设立分院。学校主要招收少数民族中的工农干部和革命军人及民族青年,以培养民族地区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据此可知,中央民族学院的设立(       
A.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B.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D.适应了国家建设需要
2024-01-22更新 | 45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60年代,中国摄制了《红色娘子军》《林海雪原》《小兵张嘎》《地道战》等红色经典电影,至今深受观众喜爱。这批作品的涌现,体现的特定时代精神内涵是(       
A.继承英雄事业,弘扬革命传统B.塑造先进模范,激励奋发图强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D.不畏强权,勇于担当
2024-01-20更新 | 36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1951年11月24日,中国公布了第一套广播体操。1952年6月20日,中国邮政为这套广播体操发行了一套40枚的邮票(如图为其中的4枚),邮票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短袖短裤的健康女性,分别展示40个体操动作。这表明我国政府(     
A.推广普及新式的体育运动服装B.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C.提升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程度D.主张传统主流的锻炼方法
2024-01-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依据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新中国基础教育数据统计简表(1949一1957)”
普通中学(所)在校中学生(万人)小学(万所)在校小学生(万人)
1949年4045103.934.72439.1
1951年3994156.850.14375.4
1953年4433293.351.25116.4
1956年6715516.552.96346.6
1957年11096628.154.76428.3
A.国家兴办了各类职业学校B.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基础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2024-01-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