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下列春联词句出现时间最晚的应该是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没有阶级友爱深”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2019-06-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可以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以上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019-06-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回答:
(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1984年全面展开的城市经济体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中国20世纪90年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的思想理论成果?至少举两例。
2019-06-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3)根据下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或土地制度)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图2的变化为什么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2019-05-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C.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
D.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
2019-05-10更新 | 641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湖南省安仁一中、资兴市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6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是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从古到今,乡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材料一 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耕种灭裂(草率、粗略),种而不莳(移栽),俗名漫撒”。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全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

——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1933-1937)》

材料三 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原因及意义。
2019-05-08更新 | 139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历史试题
7 . 《大江大河》是2018年底热播的电视剧,剧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上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剧情梗概如下:

家庭出身不好的宋运辉一直备受歧视,但是他把握着机会,在1978年高考中以全县第一的成绩升入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国企的技术员,奠定了成功人生的基础,但也在新时代的变革中逐渐迷失。他的姐夫雷东宝是小雷家大队的农民,复员后回村带领村民紧跟政策,实行土地承包,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最终绊倒在新事物脚下。个体户杨巡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手忙脚乱抓住过商机,也踩踏过陷阱,生意场上几经波折,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当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剧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8 . 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9 . 漫画《展翅高飞》反映出了
A.农民们对土地改革的拥护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C.“大跃进”对生产速度的追求
D.改革时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019-03-30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使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据此可知,当时
A.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B.农村仍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C.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