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观察下图,分析我国城乡差距最小年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的影响,我国城乡经济的整体水平都不高
B.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
2016-12-12更新 | 6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12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2 .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项目年份1760年以前1761~1796年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208项1482项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310000英亩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39)》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结合材料一、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
(3)概述材料三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两种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
3 . 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绝不是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绝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
4 .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2016-11-27更新 | 163次组卷 | 40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的“散伙”实质上是
A.中国农民面对现实的创举B.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建
C.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D.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6 . “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内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还决定拿出一批粮食,按原统购价销售给农村养殖户、国营养殖场、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1985年1月1日)以下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党中央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
B.党中央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C.党中央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
D.党中央决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7 .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2016-11-27更新 | 54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8 .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是指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B.农村生产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村人民公社
2016-11-27更新 | 10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4月段考历史卷
9 .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B.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10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16-11-18更新 | 1053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2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