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的部分主张

主张出处
“入令民以属农(从事农耕),出令民以计战(追求战功)”《商君书·算地》
“壹赏、壹刑、壹教。壶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壹:统一)《商君书·赏刑》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商君书·弱民》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行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君书·赏刑》
请选择材料中商鞅的某一主张,说明这一主张体现了商鞅的哪一思想,并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评述。(要求:主张明确,评价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2 . 战国时期,新兴的统治者所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废旧宗而立新宗,毁旧庙而立新庙,并且按照尊卑制度推行“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将普通劳动者排斥于宗法体系之外。由此可见,当时新兴统治者(     
A.注重调整生产关系B.积极铲除贵族政治势力
C.试图修复礼乐制度D.利用宗法观念巩固统治
2023-11-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改革上的改革】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改革。这些改革的动因大都是为了化解和克服当时的社会矛盾,但在化解原有矛盾的过程中,又常常产生革新与守旧之间新的矛盾。能否克服改革阻力,将改革顺利推行下去,关系改革成败,进而关系社会能否稳定发展。

改革通常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上的一些改革,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只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单项改革。这种单项制度的改变可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取得一些效果,但对于克服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往往效果不佳。改革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往往比较复杂,又受到经济社会条件制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而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行。在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保证中央权威,做到中央令行禁止,是改革成功、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摘自白钢《科学总结历史上的改革经验》


请以“改革的成与败”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1-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古代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大量的时代伟人,如大禹、孔子、老子、商鞅、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北魏孝文帝等,都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请选择其中一位人物,并论述其对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要求:从所选人物的主张或措施,及其影响两方面子以论证,史实正确,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提出,北魏政府在实行均田制的过程中发现大量户口不实的问题,转而着手创立新制度,以收整齐户口之效。这一新制度是(     
A.大索貌阅B.三长制C.编户齐名D.九品中正制
6 . 南朝的宋朝秘阁藏书1.5万余卷齐朝藏书1.8万余卷,南朝统治者还多次下诏向民间征书;北魏孝文帝也曾诏“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益时用者加以优赏”。南北朝竞相下诏征书旨在(     
A.彰显华夏正统地位B.保护中华文化典籍
C.促进民族交流交融D.吸取外族优秀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明中叶后,税目繁多,人民不堪重负,张居正乃作“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的田赋力役,一律折为银钞缴纳。“一条鞭法”的推行(     
A.杜绝了额外征税现象B.推动雇佣关系产生
C.加强小农与市场联系D.促使白银流入中国
2023-05-19更新 | 59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同学为研究“王安石变法”搜集的相关史料

人物

概况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史料来源

司马光

1019—1086年,尚书左仆射更乱旧章,兴害除利,舍是取非……(乃至)病民伤国

司马光

朱熹

11301200年,理学家离内外、判心迹,使道常无用于天下……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宁过于予民,不可过于取民……荆公才作参政第二日,便专措置理财,编制回易库,以笼天下之利

朱熹《朱文公文集》

何乔新

14271502年,刑部尚书安石之意,盖以欲行王政,当先致富强。而宋之中叶,帑藏耗竭,兵卫寡弱,不足以有为也,于是以其所学于古者,而施于政,凡可以富国强兵者无不为……

何乔新

《椒邱文集》

胡居仁

14341484年,思想家王介甫保甲法非不善,但小人为官,虑害百姓,训练频数,有违农时,骚然成扰,民不堪苦,若得人行之,因农隙田狩以讲武事,有何不可

胡居仁

《居业录》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上述人物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士人对王安石变法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9 . 如表是两则取自《商君书》的材料。这反映了当时秦国(        
《画策》“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不打胜仗),无(勿)返’”
《赏刑》“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A.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
2023-04-21更新 | 1436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魏之际,地方治理系统在战乱中被破坏,各地出现大量坞堡,豪强地主借此自卫,农民归附以求苟存。这就形成以家族为核心的庄园组织。十六国至北朝前期,坞堡再度盛行,控制着大量土地和人口。针对上述状况,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仿照门阀制度,确定鲜卑贵族门第   ②设立三长制,检查户口,征发租调
③实行均田制,授田于民,恢复农业   ④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大力推行科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