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
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②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
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④社会稳定,统治阶级内部团结一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 .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遗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这项措施
A.打击了地主势力B.平均分配了土地
C.消除了民族隔阂D.保证了赋役需要
3 . 有学者指出,474年至493年,平城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43次自然灾害,其中旱灾10次,沙尘暴9次,霜、雹雪、冻灾害7次;与此同时,全国发生自然灾害116次,旱灾15次,沙尘暴15次,霜、雹、雪、冻灾害10次。材料可用于解释
A.北魏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B.北魏统治者迁都的必要性
C.平城地处边陲多种灾害并发D.平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4 . 下列对北魏统治者在统一了黄河流域后面临的局势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B.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C.社会矛盾相对缓和D.与汉族相比,鲜卑族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前期,以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要祭祀对象,保留较多鲜卑旧俗。孝文帝将尧舜禹等华夏先祖及汉、魏帝陵纳入北魏祭祀,将道武帝确立的五庙制改为七庙制,不断完善宗庙祭祀,确立起北魏宗庙祭祀体系;大力祭祀华夏圣君、比干、孔子,以“孝”为核心的价值观成为孝文帝社会教化的思想武器;通过频繁仪式性祭祀活动,将华夏先祖移植到北魏政治土壤中,与拓跋血缘祖先互为表里,完成了北魏政权正统地位论证。孝文帝以拓跋氏宗子和华夏正统接班人双重身份进行祭祀,昭示其正统嫡传的合法性,成功确立了以拓跋氏君权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

——摘编自《北魏孝文帝祭祀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影响。
2021-05-11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孝文帝上台以后,对法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鲜卑拓跋部依据旧有习惯法原只“置四部大人坐王庭决辞讼”,直到太和中期,孝文帝诏群臣议定官制,中央设有廷尉、御史中尉、五局司直、廷尉正监评等官职, 地方由州牧、刺史、太守等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延兴四年(474)孝文帝下令凡“狱有大疑,乃平议焉”,“事无大小,皆令据律正不得疑奏。”又诏曰:“自今以后,非谋反、大逆、干纪、外奔、罪止其身而已。”太和三年(479)“令中书令高间集中秘官,制定法律”,对违反礼教的做法,都要以违法行为来处置。在实行均田令的同时, 孝文帝于太和十年(486)、十一年(487) 连续下诏:“凡轻系之囚,宜速决之,无令薄罪久留狱扦。”以此解脱一些无罪或轻罪被囚的犯人, 增加劳动人手,恢复农业生产。北魏律定本,成为了北周与北齐的法律制度源头。

——摘编自邓奕琦《北朝法制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法制改革的意义。
7 . 下表内容是20世纪前期,部分教科书中有关孝文帝改革的论述。据此可知
时间教科书论述
1907年《中国历史讲义》自是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
1928年《初中本国史》国中一切制度文物……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A.清末新政促进了教育变革B.社会进步传播了唯物史观
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交融D.时代发展丰富了史学观点
8 . 北魏孝文帝针对流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产生积极影响,以下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力水平落后,租调繁重——推行均田制——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B.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革除旧俗,全面胡化——巩固了与汉族地主的联系
C.旧都平城人口承载量小,保守势力大——迁都洛阳——为推进改革提供条件
D.官吏贪污成风,私取租调——推行官吏俸禄制——减轻官吏对百姓的掠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拓跋鲜卑刚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母权余威强盛,而母权强盛的社会现实成为北魏前期统治者在宗庙祭祀中重视女性祖先的重要原因。北魏前期的祭祀还表现出自然崇拜特点。统治者通过大肆祭祀自然神祇增强统治阶层内部凝聚力,获得北魏征服区域民众对北魏政权的心理认同感。伴随着孝文帝祭祀的仪式性表演,华夏圣君日益成为北魏政权的政治祖先,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成功论证了孝文帝及其所代表的北魏政权的正统性。孝文帝还通过大力祭祀儒家先贤为北魏社会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秩序,成功实现了北魏统治下的各个阶层的有效控制。

——摘编自刘凤雪、赵昆生《北魏祭祀制度研究》


(1)据材料指出孝文帝时期的祭祀对象与北魏前期统治者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孝文帝改变祭祀对象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祭祀制度变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1-03-28更新 | 395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建国以来,侍奉在拓跋皇帝近旁的侍臣集团组成“内朝”,他们几乎全由鲜卑等胡族人士组成,其上层参与国家大政,使“内朝”还步扩大为发挥国家中枢作用的政治组织。孝文帝亲政后,颁布《职员令》,确定百官分秩品,官员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共18个品级。又仿效汉魏南朝,建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孝文帝认为“门第高贵的君子,即使无治世之才,也会有很好的德行”,反对“只讲才能,不拘门第”,诏令诺郡中正按门第高低排列本地姓族,吏部必须依据门第等级来选拔官吏。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的官制改革。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