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张居正就任内阁首辅十年中,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使明王朝“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据此可知,张居正的改革(     
A.挽救了统治的危机B.解决了财政危机C.完成了社会的转型D.缓和了社会矛盾
2024-03-0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摘自《明实录》中关于明朝一段时期的财政收入情况,通过表中数据变化可知(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A.赋役制度逐步让位于租税制度B.财政收入的税种来源比较丰富
C.白银货币化推动农产品商品化D.实物之征逐渐转变为货币之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秦汉到清朝中期的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如下表:
第一类鉴于前一个朝代的败亡,新王朝建立初期,总结其教训而进行的改革。
第二类由于周期性出现王朝政治、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而进行的改革。
第三类是少数民族政权为了提高文明程度,建立统治的合法性而进行的改革。
根据表格信息,以下中国古代改革与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A.宋朝王安石变法——第一类B.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类
C.明朝张居正改革——第二类D.宋初强化统治的措施——第三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 ,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2023-03-23更新 | 238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6-2017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张居正在改革中创设了“考成法”,其基本精神是“立限考事”“以事责人”。规定:“定程限,立文簿,月终注销。抚按稽迟者,部院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六科举之;六科不觉察,则阁臣举之。月有考,岁有稽。”张居正的这一措施(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B.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C.精简了政府机构的设置D.改变了内阁的参政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为某学者对明朝赋役改革进程的描述。由此可见,明朝的赋役改革(     
进程一赋役折银一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领不当差 从身份到契约 农民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
进程二赋役折银农业从单一到多元 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农业商品化
进程三赋役折银农村从封团、 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
A.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B.导致生产关系发生巨变
C.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D.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特点
8 . 张居正《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中说:“量入以为出,计三年所入,必积有一年之余,而后可以待非常之事,无匮乏之虞……一切无益之费,可省者省之。无功之赏,可罢者罢之。务使岁入之数,常多于所出。”以上材料表明张居正意图(     
A.整肃吏治,加强考核B.裁减开支,节省费用
C.清丈土地,抑制兼并D.筹集经费,远洋航行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期由于土地兼并、豪强瞒漏,大量徭役负担转嫁到户小力单的穷人之家,导致农民纷纷破产逸亡,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财源枯竭,入不敷出。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对“天下田亩通行丈量”,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三百万顷。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进一步在经济政策和赋役制度方面深化改革,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成效立见。

——摘编自曹大为《评张居正改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基础和税收制度构建的特殊性,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在税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极小,且逐渐呈下降趋势,因而其财政功能和收入调节功能都极为有限。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特别是出于解决来华工作外籍人士的个人所得税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从1978年底开始研究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问题。根据“税负从低、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1980年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摘编自赵仁平《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原因和意义。
2022-04-2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劝上力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攘地千里,荒外警服;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数年,囧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悻,严考成,霰(核实)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万历)十二年……籍没张居正家,其产不及严嵩二十分之一。株连颇多,荆川骚动。上曰:“张居正……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周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伊属张居正、张嗣修、张顺、张书俱令烟瘴地面充军。”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一


(1)根据材料,指出对张居正的不同评价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