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出现的显著变化是,从各个文明的独自发展演变到全球步调一致的共振期,即“共时性发展”时期。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年)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95.7116万两,万历五年(1577年)435.94万两。万历之前,江南实行的“征一法”,江西的“鼠尾册”,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句田亩转移的内容。

张居正在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全国土地。请查溢额脱漏,国家掌握的田亩数达7013976顷,此弘治时征税田额增多了300万顷。在这个基础上,于万历九年(1581年)采用一条鞭法,作为全国通行的制度。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等

(1)从共时性发展的视角分析说明一条鞭法实施的原因。
(2)若进一步探究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你认为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请举例说明,并说明理由。
2024-04-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摘自《明实录》中关于明朝一段时期的财政收入情况,通过表中数据变化可知(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A.赋役制度逐步让位于租税制度B.财政收入的税种来源比较丰富
C.白银货币化推动农产品商品化D.实物之征逐渐转变为货币之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 年是改革开放 45 周年,中国最古老的经籍之一《易经》里已出现了“改革”的概念——“天地革而四时成”。“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几千年前,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刚刚照亮历史地平线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等等古老的中国智慧,积淀为中华文明的固有秉性,历千秋万代而不衰,行千里万里尤蓬勃。纵观中国历史,通过改革或变法以强国,同样是古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摘编自徐成芳《改革开放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敞开的伟大品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改革”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创设并颁行考成法,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簿,分别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注、交内阁查考。据其道途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立文簿,月终注销。抚按稽迟者,部院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六科举之;六科不觉察,则阁臣举之。月有考,岁有稽”。这一改革(     
A.强化了内阁行政中枢地位B.导致了官僚机构的重叠
C.意在建立有效的考绩制度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张居正认为“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这体现了张居正(       
A.认识到封建统治危机的原因B.致力于推行一条鞭法
C.强调农产品商品化的必要性D.具有农商并重的思想
6 . 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以银代役,赋役合一,但带有浓厚东南地域色彩。在南方推行较为顺利,在北方推广时却遭到强烈抵制。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北方多战乱
C.白银流入数量D.国家政权分布不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万历元年,张居正奏请实施考成法,要求每个衙门将要考查项目制成两本相同的簿册,一本送各部门备注,每落实一件注销一件,如有积欠未清之事,由该部门具奏候旨,另一本送朝廷内阁查考。此项改革举措的直接意图在于(       
A.完善上计制度,监察百官B.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C.突出内阁地位,赏罚官员D.加强官吏考核,整顿吏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是张居正改革前后监察制度的变化(部分),据如表可知,张居正改革(     
内容改革前改革后
关于稽查官员奏章的职责稽查奏章的职责专属于六科六科仍掌稽查奏章的职责,但要受内阁监督
关于考查官员应办事情的账簿各衙门置备三本账簿,一本作为底册;另外一本送六科查考各衙门置备两本账簿,一本作为底册;另外两本作为附簿,一本送六科备注,一本送内阁查实
A.制约了君主权力B.体现了台谏合一
C.加强了内阁权势D.削弱了六科权限
2023-08-27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 ,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2023-03-23更新 | 238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劝上力行祖宗法度,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搜地千里,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数年,积金止四百余万。成君德,严考成,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摘编自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一

材料二   万历十二年,籍没张居正家产,上日:“张居正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其劳有年,姑免尽法。”

——摘编自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一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对张居正评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张居正不同评价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