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维新(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为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

——据严复《国闻报》发刊词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刊于《时务报》的《变法通议》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他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据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Ⅲ》(人民版)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戊戌维新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维新者的出路在哪里。
2023-12-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清末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情况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致力于政治社团的组建B.维新变法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
C.政治改革的组织基础逐步建立D.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正在酝酿
2023-06-19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与戊戌变法相比,长达十年以上清末新政,无论就这一改革所导致的社会动员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还是新政各项政策在社会和地方各层面产生的消极和积极的后果而言,它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新政运动在教育、军事、财政、法制、路矿、实业、地方自治和立宪政治各方面的广泛展开,引起了各阶层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

——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四:如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新政的历史功过。
(3)据材料四,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启示。
2022-10-1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如图是中国清朝某一时期中央官制设置的示意图(部分),这一时期应该是
A.康乾盛世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百日维新时期D.清末新政时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观察下列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入的是
A.新潮社B.强学会C.兴中会D.小刀会
2021-05-0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为清末中国人留学主要路线示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中国留学教育的变化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7 . 下图是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A.维新派行动落后于其宣言B.维新志士注重启发民智
C.变法运动参与阶层广泛D.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城乡
8 . 某同学编织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写
A.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B.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D.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