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是部分日本官员对近代中国维新变法的看法。表格材料(       
日本驻北京公使馆武官沈川具和在向海军军令部的汇报中分析维新派“既缺从政经验,又少显官,仅有张荫桓、徐致靖等数人,从正面进行公然改革,势单力薄,障碍颇多,难以成事”;认为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派对于外国都是“目不识丁”,故在行政改革上无法参照欧美制度,且孤独无援,“唯可所恃者乃皇帝之信任”
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认为中国必须改革,但戊戌变法的顺序与方法并不可取,中国作为大国对延续数千年的文物制度进行有效改革,绝非在短期内能够成就
A.全面分析了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B.指出维新派施政方针的内在缺陷
C.反映出维新派改革策略的保守性D.揭示日本对维新变法的否定态度
2024-02-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课吏馆原本是各省为候补官员设立的学习机构。湖南巡抚陈宝箴于1897年将课吏馆纳入湖南维新大业,他认为,外患日亟、国运不昌之际,要想有所作为,“其要者,在懂吏治、辟利源,其大者在变士习、开民智、敕军政、公官权”。同年十二月,梁启超上书陈宝箴,将“开民智”、“开绅智”、“开官智”视为“一切之根本”,而“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1898年,由署按察使黄遵宪拟定的《会筹课吏馆详文》刊发。改造后的课吏馆,最高负责人为“总理”,实质性的下设机构称为“问治堂”。……馆中各课分为六类:一是“学校”,凡兴学育才、移风易俗、开启民智等等。二是“农工”,包括农桑、种植、工艺、制作,希以此养育民众、丰富物产,借此收复利权,提高与日见增多的洋货的竞争能力。三是“工程”,四是“刑名”,五是“缉捕”,六是“交涉”,“凡通商、游历、传教一切保护之法,均归此类。”课吏馆另有“馆规”,有学习制度等。……考核采用积分制,共分三类:“勤业”“善问”“进益”。每人均按上述三类计分,列入表格,每月以90分为合格。

课吏馆新定的章程,既有对旧有制度的合理吸收,更多的是结合维新需求而作的改弦更张。……可惜事与愿违,办理不善”“未闻实效八字几乎成了戊戌维新时期湖南课吏馆的定评。随着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的辞别,湖南维新事业很快跌入谷底,紧随其后的便是政变发作,各项新政摧毁殆尽,课吏馆也因早产而夭折。

——改编自张求会《近代湖南课吏馆初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湖南课吏馆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3 . 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历史事件

时间

阶级属性

结果及局限性

洋务运动

________

地主阶级

只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修修补补

清末新政

19011905

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农民阶级

不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义和团运动

18981900

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深渊

________

18951898

________

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以失败告终

辛亥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完成①②③处内容。
(2)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为表格拟定一个题目。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的启示。
2023-05-29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历史试题(专家版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别命题者试题
格致(自然
科学)类
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3)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1-08-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郫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玉回顾近阶段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绘制了一份表格,请为这张表格制定一个主题,并完成表格相关内容。
(1)主题_________________
名称重大事件背景影响
(2)鸦片战争开创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中国的恶例,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矛盾、革命任务的变化,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相应变化。
(3)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列强坚船利炮的刺激;
(4)经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打击后社会危机严重,清政府希望以改革方式实现自我拯救。

2020-03-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卢湾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初清政府在军事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变革举措。这些变革举措(     

时间
内容
1901年下令停止武科科举考试,通令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命各省“将原有各营严行裁汰,精选
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
1903 年设立练兵处
1904 年颁布《新军营制晌章》《陆军学堂办法》《新军官制》
1905 年规定各省扩编新军数目,令各省旧军改为巡防队,颁布《巡防队营制》
①摒弃了中体西用的构想                                   ②折射出统治危机的严重
③客观上加速了清朝灭亡                                   ④实现了军事近代化转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4-1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1906 年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往)……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策试一直是科举和各级学校考试的重要形式。“时务策”尤其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政策导向。下表所示为节选自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策问题目:

策问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1)根据材料一,简述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将此材料作为史料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策问试题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是《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
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理化植物动物图画体操合计
课时545193611112088410177
表反映了清末教育新政(     
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B.带有殖民地教育的色彩
C.培养维新变法人才D.固守传统儒家教育理念
2024-01-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清末十多年间实施新政的约称,其涵盖的时间,通常指自1901年至1911年,涉及的范围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多方面。下表为新政举措及结果。根据表可知新政(     
新政举措新政中的新群体武昌起义后独立都督的身份
废除科举、鼓励地方兴办新学堂、鼓励民间留学;预备立宪,中央设立资政院,地方设立咨议局;各省编练新军;设立陆军部,统帅全国陆军;设立度支部,宣布只有中央才有对外借款及铸造发行货币权。学堂学生、留学
生;立宪派(地方
绅士、新兴资产阶
级);新军。
新军将领13个、巡抚2个、布政使1个、提督1个、参议1个、咨议局议长3个。
A.重塑了政府的中央集权B.促进了政治权力继续下移
C.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直接推动辛亥革命的爆发
2024-01-19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