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日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 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该诏令的颁布(     
A.强化了民众参政议政职能B.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
C.改变了清政府的政治制度D.成为变法失败主要原因
2024-03-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最后十年……被迫向竞争对手或侵略者学习的选择,也带来深层次的心态紧张,进而促生一种集焦虑和激情于一体的急迫情绪,总想完全彻底地一次性解决中国的问题,并不惜借助非常规的方式。”这可以用来说明(     
A.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B.维新变法的特点
C.义和团运动兴起过程D.甲午战争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5月,监察御史曾宗彦奏请朝廷下令克期精炼陆军,并下令军队一律改习洋操。6月中旬,康有为呈递《停弓刀石武试改兵校折》,建议先于京津,遍于各省,小学、大学次第备置课程功课仿照德国、日本;并考虑将过去的武试举人一律送进这类学校学习。同时,派遣强健才武有志学生就学于德国、日本军校。之后,光绪帝连发上谕具体实施曾、康两人的上奏方案。对于军械枪炮的购置或自造,也应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撤销督办军务处,袁世凯指挥的新建陆军改由直隶总督节制;同意各省绿营练勇认真裁并,汰弱留强;同意八旗、满洲、蒙古等旧有军队以不同方式改习洋枪,刷新精神,摒除积习。还命令各省将军、督抚和学校提出具体办法,利于军事人才选拔;各省筹拨经费,添设海军、筹造军舰。因时间急迫,改革并未取得实际效果,但开启了中国军事改革的方向。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宗彦、康有为的军事改革主张得到清政府接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日维新期间军事改革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自强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时期有关改革和新计划中,“中国”二字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并以此作为支撑改革的理由。据此推断,“中国”一词被频繁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化运动的推动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C.满汉矛盾得以缓解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梁启超曾在《新民说》中说:“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从中可以看出(     
A.梁启超建设民族国家的政治理想B.革命派认识到民族主义的作用
C.梁启超思想中天朝上国观念深厚D.维新派缺乏群众基础脱离实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98年,光绪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清政府在直隶等地建立农事试验场,并进口多种新式农机具。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仍是人力和畜力,而且并未推广。这表明当时(     
A.清政府固守传统的经济政策B.生存危机倒逼政府调整经济模式
C.近代化变革缺乏经济基础D.西学东渐推动洋务运动深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A.缓和德英关系B.推广德语教育
C.维护中国权益D.争取在华利益
2022-10-27更新 | 3253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盐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各国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更加激烈,而此时的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