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的测报本身是一个物理性的过程,但与之相关的建筑毁置、运作机制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不仅集中反映了国家权力状况与社会文化样态;还是一个能使不同国家时间文化关联互动并促成全球时间变革的关键纽带。

——据封君《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

提取图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5-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道光22年(1842),新任两广总督祁(土贡)惊诧于广东文武官员中“深通韬略者实难其选,已将无员可保”的现状。在向清廷的奏报中提出改科举的建议,希望以多设科目,变更取才标准等方式,同时拓宽人才录用的渠道,鼓励选拔在任官员、军民中有一技之长的专才。这一建议(     
A.严重冲击了科举制度B.表明学堂选官势在必行
C.推动了西学广泛传播D.源于晚清统治危机突显
3 . 《哈佛中国史》指出,“清朝赔上民族国家理应有的主权对于一个“追赶性工业化'的帝国来说,这造成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植新兴工业的严重后果”。这突出反映了(     
A.《南京条约》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B.《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侵犯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取掠夺工矿之利D.《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
4 . “五口通商”以后,银两制度在各地迅速衍生出具有地域差别但又颇具特色的记账单位,即在各地度量衡不统一的前提下,形成多样化的“虚银两”制度。虚银两是“徒有其名,并无实物”,是实银的价值符号,只规定其名称、重量和成色,并按照当地的习惯规定其行用方法。这一制度的出现(     
A.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币制改革B.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适应了晚清的社会发展特征D.导致了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满清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才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表明鸦片战争 (     
A.惊醒中国人向西方学习B.未能对清廷造成实质性的震动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2023-03-15更新 | 95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的港口引入蒸汽船、邮政以及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     
A.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制度化B.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
C.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D.加速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12-26更新 | 618次组卷 | 18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A.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D.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2022-05-29更新 | 237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实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9 .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
2021-11-22更新 | 496次组卷 | 47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宋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代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了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南、重庆、琼州、汉口、九江、南京、天津、沙市、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
(2)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也在西欧引起“商业革命”,其具体表现如何?
(3)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