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而更趋扩大。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工业发达的过程,也是扩大国外市场的过程。他们通过不平等贸易,实行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掠夺,一个囊括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形成。

——吴于廑《大学世界历史地图》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列强是如何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传教士来华,路易十四也于1685年向中国派出了5名传教士,他们在整理历法、修理火炮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因在中俄尼布楚战争中担任翻译有功,受到朝廷表彰。康熙皇帝不仅允许西人“在华行教”,还与路易十四互赠礼物。为拓展对华贸易,法国从16601712先后成立过三个“中国公司”,但均因种种原因先后破产。

——摘编自曲星《中法关系的缘起及历史演变》

材料二   部分近代中国人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人物观点
王韬既谴责法国革命“弑君”和违犯“天理国法”,同时责怪法王路易十六“与民众好恶不同”,以致身败名裂
邹容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
李大钊十九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

——摘编自马胜利《两个民族的自视与互视——中法关系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200310月到20047月在中法两国互相举办的“文化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法国以“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为主题向公众展示了深厚而富含生机的中国文化,在中国则以“以人为本和革新”“浪漫与创新”为主题向中国民众全面展示法国文化。“中法文化年”得到了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中法工商界也加入了“中法文化年”赞助委员会。

——摘编自白琨《“中法文化年”对国际文化交流带来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中法两国交往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家“中国公司”破产的可能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人对法国大革命看法的异同点,并以史实说明法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文化年”对国际交流的启示。
2023-10-1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12-26更新 | 625次组卷 | 18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D.学习西方技术
2021-09-25更新 | 26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蚌埠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国领事在福州枯坐3年后,于1847年报告说,“并无英船或其他外国船只来此贸易,也并没有真心诚意地来考察过商务情形”。到1850年,福州一共有10个外国人,其中7个是传教士。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仍坚持闭关锁国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牢固
C.受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D.西方无意开展对华贸易
6 . 如图为英国传教士施美夫考察福州后于1847年出版的《福州日记》节选。该记述

A.忽略了在华传教的主要思想障碍B.揭示了中国佛道两教的渐趋衰落
C.印证了英国对华战争的主要目的D.改变了中英两国交往的历史方向
7 . 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此类行为
A.标志着中国近代金融业形成B.带有明显的殖民侵略色彩
C.推动了中国信用体系的建立D.促进了中英两国关系改善
9 . 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认识
清末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
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
10 .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而《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关税主权遭破坏B.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
C.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弛D.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
2020-10-12更新 | 409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