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1843年3月,英国人把第一批从中国勒索到的赔款运到了伦敦。有学者指出:“惯于吹嘘自己道德高尚的约翰牛,却宁愿用海盗式的借口经常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来弥补自己的贸易逆差。”该论断
A.分析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
C.认识到战争本质是贸易纠纷D.反映了中英社会性质的差异
2 . 近代中国,各国不法商人与冥顽之徒在华肆意妄为,走私逃税,作好犯科,种种为非作歹之举,意然都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惩处而逃之天天。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近代中国
A.关税主权的丧失B.领土主权的破坏
C.司法主权的破坏D.外交政策的软弱
3 . 1854年,外资银行阿拉加银行先在上海设立分行,次年在广州设办事处。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外资银行纷纷考虑将上海作为中国境内首先设立分行的地点。外资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
A.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B.说明晚清政府政策发生异化
C.推动了中国贸易格局的变动
D.源于近代民主革命遭到破坏
4 .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5 . 《南京条约》规定: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这反映了
A.五口通商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B.天朝上国的思想根深蒂固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中西方文明碰撞逐步加深
2021-04-11更新 | 369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第一批开埠口本到光绪末年上海“租界内康庄如磁,车马交驰,房屋多西式,轩激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公审公廨、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鸡、轮船公司皆在焉”。其他各业也无不发达,繁华胜普。上海很快发展为全国最大的都市,人口由开埠前的20万猛增到500万。据统计,自1849年至1911年,上海各类各级学堂即有249所。上海从开埠到1900年,外国人创办的中、外文报刊即达60多种,占同时期外国人在华报刊总数的30%左右。同治四年(1865年),中国第一家煤气厂在上海投产:光绪八年(1882年),中国最早的电力厂在上海正式供电并架设路灯照明。经两年的筹建,上海自来水公司于1883年建成并开始正式供水,“激浊扬清,人皆称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90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开发开放浦东这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事。实行特殊政策开发浦东,发展开放型经济,更有私于增强上海市的经济实力,上海必将成为21世纪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

——摘编自郭德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开埠后的上海在清末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历史意义。
7 . 《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清政府照会英国代表.“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鲜端”。这规定
A.减少了中英商业纠纷的发生B.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
C.反映出清朝的近代外交意识D.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8 .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而《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关税主权遭破坏B.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
C.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弛D.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
2020-10-12更新 | 406次组卷 | 3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赔款2100万银元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杭州等地为商埠
2020-07-06更新 | 211次组卷 | 3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高等专科学校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843—1854年,清政府对粤海关衙署仅进行了细微的调整——移驻两个税口,添设七个新税口和百余名书役,仍试图延续其一贯的账目混乱和以中枢支出(京、协饷)为中心的支出结构。最核心的海关监督人员却一直处于空缺状态。这反映了
A.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调整海关税收B.粤海关衙署的管理制度先进
C.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和主权观念D.西方列强对海关的严格控制
2020-07-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