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直至1839年,使西方国家听从条件方可允许双方关系存在的是中国;而1860年以后,把和中国共同来往的条件强加于中国的却是西方国家。这反映出(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外交往中清朝渐失主导权
C.宗藩外交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D.中国处于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1551次组卷 | 7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67年夏,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赵烈文做此判断的依据是,当时(       
A.地方独立性增强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各军阀拥兵自重D.西方经济文化侵略深入
4 . 1860年,恭亲王奕䜣将《英国续增条约》《英国据单》及《给英国执据》等文书,具折专程从北京送往在承德的咸丰皇帝。咸丰帝阅毕即发布上谕说:“所有和约内所定各条,均著逐款允准。”下列属于当年新增的条款是
A.开放五口通商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割占辽东半岛D.各国军队可驻京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桃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南京条约》明确规定,此后中英官员之间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英国也不称“英夷”而称之“大英国”;《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内外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这反映出
A.中英两国开启平等外交B.清廷主动接受西方近代外交
C.传统夷夏体系已然崩溃D.鸦片战争推动国人观念革新
7 .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从中外关系角度对晚清历史进行了分期,将1834至1860年称为“冲突时期”,把1894到1911年称为“被制服时期”,两个时期之间的阶段被称为“有节制的冲突时期"。下列论述符合“有节制的冲突时期”的是
A.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开始B.清政府外交逐渐近代化
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8 . 图1、图2为近代中国不同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示意图,这反映出
A.中国抗争成效显著B.中国领土丧失减缓
C.列强侵略逐步深入D.列强内部矛盾凸显
9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这说明当时(     )
A.中央集权削弱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
C.地方自主性增强D.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
2020-12-05更新 | 27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