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为1937、1940、1950与1953年苏联集体农庄数量与播种面积、谷物生产状况统计表。这表明(     
时间集体农庄数量(万)公有播种总面积(万公顷)谷物生产(万吨)
1937年24.35116009370
1940年23.69117709100
1950年12.37121009010
1953年9.33132009560
A.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日益推广B.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牺牲
C.显现了苏联走向解体的危机D.苏联农业集体化出现问题
2024-05-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0余年来,苏联为改变农业状况采取过一些措施,使其农业获得一定发展,但相对落后状况并没得到根本解决。十月革命前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农村保留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形式,列宁说俄国甚至“比西欧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薄弱的基础给苏维埃政权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另外,苏联纬度高,大部分地区冬季严寒干燥夏李短促温和,20世纪70年代出现5次粮食减产,均与气候有关。追溯历史可看到苏联农业政策走过一条充满错误轨迹之路,虽然新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力进步,也只是昙花一现。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引起激烈争论并演变为党内斗争,之后开始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思想与管理体制,贯穿之后苏联始终,超越其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违背经济发展内在规律。

——摘编自杜洋的《论苏联农业发展滞后的历史与体制因素》

材料二   纵观美国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农业缓慢发展时期,20世纪之前,美国农业比较落后,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从19世纪中叶开始,国会加大了在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立法,为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是农业产业化格局形成时期,20世纪初,伴随工业产业化的步伐,农民也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的路子。第三阶段是农业现代化初期,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农业也开始快速发展,尤其是大马力机械的普遍使用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打下坚实基础。第四阶段是农业现代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农业进入稳定发展并逐步迈向现代化时期,主要表现是农产品国际市场的扩大,为美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摘编自毛霞的《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美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024-05-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成书于1933年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据此可知,该部小说(     
A.宣扬了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B.探索出革命文化宣传工作的全新形式
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D.描绘了苏联完成工业化后的美好画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35年,苏联普通采煤工斯达汉诺夫用5小时45分钟采煤102吨,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13倍。他的事迹很快得到苏联各个媒体的报道宣传,随后,苏联掀起了追赶斯达汉诺夫的热潮。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苏联(       
A.工业生产重视技术投入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确立
C.产业工人地位日益提高D.民众工业化建设热情高涨
2024-05-22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联经过约70年的发展,农业人口的比重由85%降低到了1985年的12%。而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技术和管理人员为主的中间阶层,包括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办公室人员等。他们的公民意识、言论自由、法治意识等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形成。由此可知,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B.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
C.新技术革命推动了中间阶层的崛起D.社会结构变动引起价值理念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表为1928—1934年苏联谷物生产总量和谷物征购量(单位:百万公担)。符合对表中信息的合理推断的是(     
时间谷物生产总量谷物征购量
1928年733.2107.9
1929年717.4160.8
1931年694.8228.3
1934年676269.6
A.粮食税影响农业生产B.农业对工业化建设贡献巨大
C.余粮收集制成效显著D.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日益下降
2024-05-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 届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关于斯大林上台后开展的工业化建设,布尔什维克党内部意见不一。斯大林的老对头托洛茨基认为,“苏联当前的工业化进程过于缓慢,主张立即废除新经济政策,加速工业化进程”。而布哈林则主张延续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成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材料反映当时苏联(     
A.党内出现严重的政治分歧B.重点研究新经济政策的存废
C.党内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D.经济建设模式处于探索阶段
2024-05-1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32年夏,苏联许多农庄庄员留在村里充当庄家地里的“理发师”,他们多是妇女小孩,在夜间偷偷剪下麦穗带回家充饥,政府将此称为“越轨行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对盗窃集体农庄和合作社财产的人处以最高刑罚——枪毙将其全部财产充公”,农民把这项法令称为“五束麦穗”。这折射出当时苏联(     
A.农业生产关系调整存在一定弊端B.计划体制难以推动农业现代化
C.经济危机波及到苏联的农民收入D.社会主义制度的内部矛盾凸显
2024-05-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海报——技术决定一切。海报中技术工人正在设计图纸,画面主要为一个拿着圆规的技术工人,背景则为工厂、机车、轮船等。推出该海报旨在(     

A.配合一五计划的出台B.展示工业建设的成就
C.调动国民建设的热情D.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
2024-05-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是1939—1975年苏联社会群体变化情况(单位:%)。这一变化说明(       

1939年

1959年

1975年

工人

33.5

49.5

60.9

社会雇员

16.7

18.8

22.0

农民

45.3

31.71

17.1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B.战后经济改革取得突破
C.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D.农业集体化的持续推进
2024-05-15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历史预测押题密卷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