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2006年岁末以来,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8~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4)根据材料四所述,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5)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
2019-04-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湄江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节庆活动承载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价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以农立国,对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非常关注。为了适应农事和生活,人们就定出一些节日,以调剂生活.增进群体活动的乐趣。民间的宗教意识和祈福于神的心理,以及躲避灾害的要求,促成了拜天敬神的仪式和咒术、禁忌等,并确定于特定的时间。中国人的伦理思想是返始报本、慎终追远的,于是以祖配天、敬天法祖的思想和仪节,就牢牢地凝结在中华民族的群体中。我国古来以孝治天下,所谓凡能孝于亲者,必能忠于国。故“忠孝节义”四大德目,自古影响个人性格与立国精神,如清明祭祀扫,以示不忘先人;中秋团圆,以叙天伦之乐;重阳登高,以崇敬老之礼。

——摘编自蓝吉富、刘增贵主编《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礼俗》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节日表现出日益强烈的世俗化或非基督教化倾向,理性神崇拜、反宗教化妆舞会等节日的出现,显然也直接体现着人民大众狂欢文化的这种反基督教传统。1790年7月14日的联盟节庆典,也已出现了数千人共同宣誓效忠祖国之类世俗的新因素,这是一个反映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节日。革命节日的人民大众文化特质还表现为人民大众对节日的广泛参与,卢梭认为剧院里的演出决不是人民的节日,人民的节日应当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让群众自己变成演员,“让每个人都走到别人当中并使自己得到愉悦,以便使大家更紧密地团结起来。”

——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

材料三   他(梁启超)认为“东西各国,每年必有一二日之大祝典,为国民荣誉之纪念”,如美国的7月4日、法国的7月14日等开国成功纪念日。这种庆祝活动,可以使人记已往,振现在,励将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添强国、勇猛、进步、自立的气氛。而我国向来无此风气,号称一年中普天同庆的节日,也不过是元旦这一天。而元旦不过地球绕日一周而复、毫无意识之天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或重要的值得纪念的意义。


(1)阅读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传统节庆产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法国节庆文化的新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关于中国节庆制度的观点。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看法。
2019-01-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