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7年,全国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教育支出30259亿、社保和就业支出2481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4600亿元,毫无悬念地成为“前三甲”。


材料能够反映我国财政支出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明确写出变化趋势,原因分析须史论结合)
2019-03-1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她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女”,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展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今天她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解读“祖国母亲”形象。(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农业科技的兴起是与产业革命同步发生的。蒸汽机用于农业生产,并出现了由蒸汽动力带动的绳素牵引犁。化学对农作物营养、土壤、肥料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来探明农业发展中的因果联系。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也为农业科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欧洲农业开始由手工向机械作业、由经验向理论过渡,西方农业科技全面超过了中国。

——整理自李慧红(翻译与晚清西方近代农业科技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推行不等价的掠夺性交换,使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急剧恶化。19世纪末,在康有为等人的倡导下,西方农业科技才逐渐地传入中国。由于绝大部分人和新增人口主要留在农村,农村只有拼命复种和垦殖,对农业科技的要求不高。清束“新政"期间,农商部虽积极发展农业科技,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并来从根本上改变晚清落后与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

——摘编自邹德秀(中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落后原因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农业科技兴起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中国农业科技兴起的显著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科技未能根本“改变晚清落后”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的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地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

——摘编自张西平《18世纪的“中国热”告诉我们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进展”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莱布尼茨、柏应理、伏尔泰等推进“中国热”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的看法。

2018-01-11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18年高三质量检测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
5 . 《后汉书·西域传》有一段这样写道:“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对这段话解读最可能有误的是
A.比较正确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地理位置
B.比较正确描绘了帝国居民的生活方式
C.基本反映了两大帝国的政治差异
D.基本利用中国思想解读罗马政治
2019-02-05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不断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肇始,而且长期遥遥领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革命与改良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人汲取思想和战斗激情的共同来源。自维新运动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怀忧国忧时之思,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而后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产生了中华民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伏尔泰认为“中国科技遥遥领先”,试举两例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革命与改良两派”所汲取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在思想领域“承担时代使命”发挥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利用西方现代文化”的主要思想。分析新文化运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学与西学碰撞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定大帝国,不顾时事,安于现状,人为隔绝……。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跨……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填充下列表格
英国中国
政治
经济
思想
对外关系

2022-04-1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

12世纪:西班牙第一家造纸厂建立。

13世纪:雕版印刷的纸由马可·波罗带到欧洲。

16世纪:欧洲机械钟传入中国。

17世纪:科斯塔用拉丁文翻译《大学》;《中医示例》在法兰克福出版;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18世纪:阿尔得的《中国概论》介绍科举制。

19世纪:傅兰雅在上海创立格致书院;英美建造吴淞铁路;卢梭《社会契约论》在中国翻译出版。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04-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山阳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学期3月月考卷文综历史
9 . 下图是要求平等权的示威妇女。图片反映出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的局限性是

A.没有给公民选举权
B.种族歧视严重
C.承认奴隶制合法
D.妇女无选举权
2019-08-08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近百年的中西文明碰撞,是西方多元竞争性文明与中国大一统的“安分敬制”性文明之间的碰撞;中国近代的挫折与失败,与这种以安分为内核的文明共同体缺乏演进与适应能力有关。这主要说明(  )
A.传统文明在近代演进中得以充实B.两种文明在碰撞中实现双向发展
C.西方文明全面超越中国传统文明D.中西方文明结构影响了社会走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