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是以“馆阁”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宋代的图书馆有多种类型,如官府图书馆、书院图书馆、私家图书馆。宋太宗认为,“教化之本,治乱之源,无书籍何以取法。”宋朝中央政府多次搜集天如图书,藏之馆阁,为皇帝宗室、名士重臣所用。馆阁属“秘书省”统辖,职员“必试而后命”。书院藏书主要供书院生徒使用,内设“管干”,对生徒借书进行规范管理。私家藏书较前代更加普遍,收集、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献。宋以前,馆阁藏书重藏轻用;宋代书籍流通之风日盛,官府藏书甚至建立了图书流通制度。伴随着藏书日渐丰富,购书、藏书、书目目录等图书馆学研究著作不断涌现。宋代成为中国古代馆阁建设成就极其辉煌的时代。

——摘编自葛光禹成明《宋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初探》等

材料二   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公共图书馆法,开启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序幕。该法规定,公共图书的设立,(需在居民人数超过1万的市镇且需经纳税人投票同意)1855年,公共图书馆的设立点延伸至偏远农村。1893年,地方政府拥有了公共图书馆设立的决定权,读者在性别、身份等方面的限制被逐步消除。)以英国为开端,德国、法国等国纷纷兴起建立公共图书馆运动。公共图书馆开展讲座、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服务,同时还设有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使民众有益地度过闲暇时间,避免赌博、酗酒等行为发生。到20世纪初,欧洲普遍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

——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馆阁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生的变化,简评20世纪初欧洲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立。
2020-06-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英国社会流行追求个性解放,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这种观念的转变,在着装上体现为对奢侈服饰的狂热追求,都铎王朝多次颁布抑奢法,明确规定社会各等级人们服饰的质地和颜色,以维护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清教徒们则提出所有服饰都要体现正派与端庄、注意节制和谦虚的同时还保持民族特色。但这无法阻挡人民把剩余产品交换成漂亮时尚的服饰,在最公开的场合展示以赢得周围人的尊重。17世纪中后期民众争相购买印度鲜艳舒适的棉布服饰,随本地棉纺织业兴起,英国社会的服饰逐步变得一致简约实用,不再有明显等级特征。

——摘编自谭赛花《16-18世纪英国的服饰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明中后期的民众服饰突破整齐划一、等级界限的规定,奢靡之风不断出现,从嘉靖朝到天启朝政府禁奢令就达到了55条。官员们穿着贵族所拥有的蟒服、飞鱼、斗牛等服色。在江南,有能力消费的富民穿上了高级鲜艳的丝织品并佩戴昂贵的珠宝翠玉,在纹样、色彩与用料上模仿官员服色,同时青楼妓女、戏班戏子的装来却成为上流妇女仿效的对象。部分有市商背景的人认为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是人性的本然,同时还可以带动消费和生产。但是民间“富贵女子必缠足”“丐户不得缠足”观念使“大脚”成为下层劳动阶级或贱民的标志,服饰上官与民、士与庶的边界依然存在。

——摘编自张志云《明代服饰文化探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英两国服饰流行特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中英两国服饰流行不同特点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转型时期的几个世纪(15—17世纪)中,英国成功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率先完成了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期间,商人的数量和财富不仅迅速增加,而且社会地位也随之获得了提高。……商人还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财富,与英国王权紧密结合,广泛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从而使国家制定有利于商人的政策法令。……这一时期,英国商人逐渐成为一支数量可观、拥有强大经济政治实力的重要社会力量,对英国的社会转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商业和商人的推动作用,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转型的完成是难以想象的。

——白永亮《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转型中的商人及其作用》

材料二:明清商业相对繁荣,其中不乏豪商大贾,而称雄明清商界者又非徽商莫属。明中叶以来三百年间,从其拥有的资金到广泛的影响力,皆为一时之冠,有“无徽不成镇”之谚……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明清时期中国和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群体是如何推动两国社会发展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推动社会变革与转型方面,与英国近代商人群体相比明清时期中国商人群体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4 . 1830年,妇女和儿童占英国棉花工业中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二。然而,随着1833年《工厂法》的出台,童工雇佣量下降,童工位置逐渐被女工所接替,妇女成为早期工厂中主要的劳动力。1870年以前妇女在纺织业中占了总劳动力的50%。由此可知(  )
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D.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5 . 当今中国,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材料现象有利于
A.中国文化的国际化
B.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
C.增强民族认同感
D.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试从上述材料提炼一个探究主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中国政治的逐渐转型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推动力……从条约口岸传播来的新潮流,导致妇女解放、家庭权威松弛以及城市生活的改观,将会在新的环境下增强社会把人口吸引到现代化部门的能力。”这段材料的主旨是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B.近代工业起步,妇女解放,城市化进程加快
C.西方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D.近代的发展为新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准备了条件
8 .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2017-07-13更新 | 189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山西商人开辟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开创票号走向金融行业。山西票号逐渐垄断了全国汇兑业务,成为当时中国金融业首屈一指的商业金融资本组织。雄厚的投资资本、繁杂众多的商品种类、广阔的经营范围、悠久的历史,使其在中国的商业史上实属罕见,在世界商业史上同样极为稀少,山西商人曾有“中国的威尼斯商人”之称。然而到了清末,封建王朝的剥削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其自身带有的十分突出的封建特征使它迅速衰败。

——摘编自金梦迪《山西票与中国金融》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传统金融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经济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倒重政治、军事功能。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服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城市中的广场、牌坊、庙宇等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国等休闲娱乐场所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还顾及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布局讲究严道的几何构图,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拉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公共空间环境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条件的改善、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等方面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