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西方传统信用文化认为个人自由是缔结契约的前提。“信”是适用于“陌生人”之间的原则,是体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方面,人们普遍认同诚信观念的经济价值。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带有法律和秩序的属性,能够起到协调人际关系、净化经济活动运行环境的作用。

——摘编自李新庚《信用理论与制度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传统诚信文化的内容。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传统诚信文化的共同历史价值。
2023-03-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图中可知,在中世纪以前,西方科学技术史和中国一样,理论技术是独立发展的。但 11世纪之后的欧洲,尤其是15世纪后,欧洲理论和技术要素不再是彼此孤立的,这表明欧洲科学统一体逐渐形成,科学发展有了科学内部的动力,已经能够摆脱单纯对社会的依赖了。而中西方社会发展情况不同,中国的这种因素则却始终没有形成,因此中国科技在近代逐渐落后于西方。

中国和西方科学理论与科技成果累加增长曲线比较

——摘编自陈敬全《“李约瑟难题”的非线性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学技术”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2023-02-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顽强生命力的优秀思想文化。它包括从远古到鸦片战争以前形成的古代优秀文化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形成的近代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有两点理由:从文化积淀来说,“积淀”是一个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持续过程;相对于“现代”来说,“近代”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发展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在于它能不断吸收新的血液(包括外来文化)。

——摘编自程潮《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科学文化的舶来是明清之际时代性的重大变化,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士人进行了广泛的思想交流。中国士大夫热切研习探求舶来的各种学理,他们意识到传统科技停滞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第(仅仅)能言其法(技巧),不能言其义(逻辑)”,更新知识必须“缘数寻理”,才能“具存实义”发现规律。伴随着西学的传入与明清更替,天文、地理、人治之学等实学为士人所看重,产生了一批脱离空谈“心性”的新型士人与政治家,诞生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一大批科技成就。

——据陈橹《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时代许多作家和思想家都具有科学教育背景。他们通过演讲和著书立说将科学理论介绍给公众,最著名的莫过于《大百科全书》……这一时期大学里的教授开始接受牛顿的理论,有的教授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并向公众演示自己的发明。科学会和研究院大量建立,其中许多机构有出版图书和期刊的特许权。1738年伏尔泰出版了《牛顿的哲学原理基础》以向公众介绍牛顿的力学原理。这一时期,还有更多的向外行人讲解科学原理和知识的图书出版。

——据李大光《科学传播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近代西欧科技传播途径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一条与上述材料中不同的科技传播新途径,并简要说明其优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役务(主要是军役)的义务;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的社会特征。
(3)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度有哪些共同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礼记·月令》记载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礼仪活动,当时许多风俗由专职官员负责。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新节日则以单位和学校为主组织进行。

     ——摘编自秦永洲著《中国社会风俗史》

材料二   西方国家,虽有类似中国全家团聚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感恩节等,同时“‘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

       ——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分析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节日文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过交流和传播,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发明创造往往成为各族人民,乃至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从全球范围来看,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地区永远是施惠者;同样,也不会有一个地区永世处于受惠者的地位。施惠和受惠的地位常常是互相转换的,有的历史时期施惠和受惠是交相进行的;施惠者和受惠者一身而二任,只有或多或少的量的不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古代史有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02-08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亚非其它三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增加进来,而没有甚么文明的因素分离出去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明。

——摘编自袁行沛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结合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11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不同文化间的接触、碰撞,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也促使着新兴民族国家新文化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礼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随员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盛赞了山庄的园林建筑:“错落有致,间隔合宜,恰到好处,互相衬托”。另一学者又专门指出中国园林有更高级的美——不规则的自然美,这推动了英国“不规则园林”运动的兴起。随后,整个欧洲掀起了仿建中国园林的热潮,并修建了许多包含中国元素的建筑,其中不乏代表性作品。

       ——改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等

材料二   在英国人征服印度之后的半个世纪里,英国人没有试图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印度。他们忙于作出行政、财政和司法方面的安排。印度原有的教育制度没受到干扰,但也未得到支持。初等教育继续由印度教或伊斯兰教的乡村学校提供。半个世纪里,穆斯林坚持其传统的文化,仅仅研究伊斯兰教的法律、文学和神学。……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这一运动最后以独立的印度而告终。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国家言论出处
①中国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演说
②新加坡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不了家庭、大家族、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录
③埃及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1960年访问非洲时说

   ——改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6~18世纪“中学西渐”的史实,并写出当时其中一位著名“传教士”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指出英国殖民印度过程中文化侵略的基本方式,简要说明近代印度在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努力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表现,并写出“最后以独立的印度而告终”的“运动”名称。
(3)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亚非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选择材料中提及的其中一个国家,并围绕这一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客观上也造成不同文明的碰撞与扩展。

材料:通过战争,使处于不同自然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类型的文明有了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机会……那些在战争中出现的先进文明成果首先被统治阶级采用,随之而伴的生产技术、生产流程都会被逐渐采纳推广,加以利用,从而使先进文明得以发展扩大。在古代社会,文明的扩展在依靠经济、政治、文化、外交、贸易等形式的正常传播方式之外,很多也同时依靠战争这种暴力的、非正常的方式去实现。

……秦悦《浅析战争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战争与文明的交锋”为题,结合世界历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字数要求:230—280字)
2022-12-0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