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民族危机愈深,救亡图存的呼声愈高,教育救国的思潮就愈为高涨。各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从“睁眼看世界”、到“变器不变道”再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从知识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心理层次,教育救国论者在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中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吴玉伦 《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期的相关史实,自拟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2020-08-01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

材料三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使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广泛的论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旗帜下,妇女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并建立了自己的组织,第一次用妇女组织的声音提出妇女权利的要求。

——摘编自田心《国际妇运风云二百年》

材料四   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妇女带来新的发展空间,1848年英国出现全国妇女宪章协会,加快了妇女的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英国议会追于工人运动压力,通过一系列有关女工的法令使宪章运动产生展古铄今的影响。到19世纪末妇女外出工作已经很普遍,出现了不少女教师、女医生,甚至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的委员,参加地方事务的管理。

——摘编自莘子《工业革命与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西方社会发展与妇女解放的关系并加以说明。
2020-07-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613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历史高考试题
4 . 英国传统社会中女性主要作为“家庭天使”而存在;但1851年英国妇女联合会统计,全国女工总数已达2832000人,占英国工人总数的30%;在纺织业发达的兰开夏郡,纺织女工占比超过纺织业工人总数的80%。这一变化反映了
A.兰开夏郡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B.工业革命造成了劳动力匮竭
C.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政治地位D.机器生产推动妇女身份改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女性作为一支独立的群体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掀起了争取妇女权利的第一次女权运动。

——摘编自宋严萍《第一次女权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分析》

材料二   1847年的宪章运动中,安娜·纳埃特与7名宪章派妇女组建了英国第一个“妇女政治联合会”,真正开始争取妇女的政治权利。法国妇女1869年也成立了“妇女权利同盟”,它的主要宗旨是为妇女争取公民权、获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权利、工作权利和同工同酬。1848年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通过了《妇女权利宣言》。1880年,英国妇女在曼彻斯特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妇女参政会议……。这些会议标志着妇女的团结和力量,也进一步推动了妇女运动的发展。早在1848年,法国的欧叶妮·尼勃瓦伊埃创办了《妇女之声》日报,成为抗议把妇女排除在政治领域外的宣传阵地。1858年英国的芭芭拉·博迪雄创办的《英国妇女期刊》……这些报刊通过宣传男女平等思想、发表妇女参政运动的最新消息、介绍妇女组织的活动和计划,成为妇女参政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次女权运动在一战时期达到最高点,1918年,英国议会授予年满30岁的女性以选举权。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第19条修正案,将妇女有权投票参与政治写入了宪法。1921年,第二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将3月8日这天定为国际妇女节。

——摘编自宋严萍《第一次女权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分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第一次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第一次女权运动主要方式和影响。
2020-05-1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居家学习反馈检测历史试题(B)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汉武帝)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日:“联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之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管理措施严密,四百年间,获准登阁者仅黄宗羲、阮元等10余人.清代阮元曾记载道:司马(范钦)殁后,封闭甚严,继乃子孙各方相约为例,凡阁厨锁钥,分房掌之。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不开锁.”范氏族约甚至规定:“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阮元还指出:“范氏以书为教,自明至今,子孙繁衍,其读书在科目学校者,彬彬然以不与祭为辱.”

——据虞浩旭《阮元与天一阁藏书楼》整理

材料三 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它的特点是: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中一则材料主要情况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7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1)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枉绝洋商之挟持。”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三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3)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
(4)治外法权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一项重要特权。列强是如何获取这一特权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又为何放弃这一特权的?
2020-03-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基本前提。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不复知有明禁,群相蹈之……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者也。……望其服,而知贵贱;睹其用,而明等威。今之世风,侈靡极矣”

——(明)张翰《松窗梦语》

材料二   一位研究新消费主义的学者断定:“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大众消费主义正是以这种方式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的,它已变成全球20世纪的社会标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数据(按百分比%)


——相关年份《安徽统计年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出的消费观念。并指出这一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西方消费观念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某省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不同时代消费观念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9 . 在人类历史上,近代文明的演讲过程异彩纷呈,特点鲜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能持续的,……英国这个地外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指出英国“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入口处”的具体表现,并分别说明其对促进英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明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命运》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文明转型艰难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大跨越,中国现代化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现代化进入新纪元”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应该如何看待中西近代化的不同发展道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中西方贸易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763年新兴的西方世界(→为欧洲商队的路线)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2020-03-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在线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