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掠夺和野蛮扩张以及国内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顽固,决定了20世纪的中国不可能通过改良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中国历史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了“天下大同”、“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其世界意义是希望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世界秩序,实现世界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

——张志恒《多重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西方现代化道路使得“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原料产地、商品市场,都是通过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殖民得来的。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攫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导致出现贫富分化这个难以克服的顽疾。……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产阶级极端的利己主义以及随之带来的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是庸俗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娱乐主义。在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进程中,信仰缺失和道德沦丧逐渐成为资本主义文明的标识。

——吴龙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三个维度——基于中西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国道路选择的变化,并分析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区别。
2024-06-17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六次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4 年8月,美国悍然轰炸越南北方,中国在进行援越抗美斗争的同时,加强战备,进行三线建设。总目标是要在西南、西北、中南纵深地区建立起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下半年至1965年,在西南、西北部署的新建、扩建和续建大中型项目达300 多个,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森林建材、铁路交通、邮电、教育等各个方面。

——摘编自王桧林等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努力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的西部地区。到 2002年国家在西部地区开工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公路干线等36项重点工程,完成退耕还林441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404 万亩,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4%提高到2001年的38.3%。生产布局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摘编自武力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材料三:2021 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里程碑。

——摘编自潘岳等主编《中华民族组词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纪之交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开元天宝之际,均田制已彻底崩溃。继之屯田、营田等国有土地制度也衰落下来。宋代杨万里记述江西吉州一带的屯田:“屯田之为吉水病,三四百年于此矣,十余年来病之中又滋病焉!盖自唐末五代以还,吉水之屯田在一郡为加多,而其租为已重。”据此,屯田租之重,已使屯田的租种者承受不了,以至逃亡而去,屯田为之抛荒。唐代屯田到宋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即从国有土地转化为私有土地。宋徽宗政和元年,吉州知县上疏:“诸路惟江西乃有屯田非边地,其所立租则比税苗特重,所以祖宗时许民间用为永业。如有移变,虽名立价交佃,其实便如典卖己物。”据此,吉州屯田所有权仍属于国家,但佃户们则可以将土地的佃种权“移变”买卖,土地实际上成为佃户们的永业田。宋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

——摘编自漆侠《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79363日,雅各宾派颁布法令,将国有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并在10年内付清款项,613日又将10年期限延长为20年,大批贫苦农民取得了土地。雅各宾派还通过按人口均分公社土地的法令来增加农民占地的份额。成千上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小块土地的主人。革命前约有400余万农业主,到1825年已增加到650余万人,小农开始在法国农业人口中占有压倒的优势,“革命巩固了小私有制”“许多普通的农民……都弄到了土地,并且又借此巩固了自己的经济地位,甚至雇农也参加分配,这样就上升到了私有者阶级的地位”。法国农民作为一个阶级长期存在,经常站在保皇主义和教权主义的一边,和进步势力作斗争,起了极为消极的作用。

——摘编自金重远《法国大革命和土地问题的解决——兼论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北宋和法国小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北宋和法国小土地私有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今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2024-06-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多次使用了“现代性工业”“现代化”等概念,提出逐步而积极地引导个体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他还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6412月,周恩来同志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在此基础上,19793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此后,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带领全体人民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先后提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现代化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再向“五位一体”转变等重大战略思想。

——摘编自韩振峰《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及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历史经验。
2024-05-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八大以来,云南举全省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围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云南省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十三五”期间,云南第一产业增加值从全国第14位跃升到第9位。目前,云南正在实施“一县一业”工程,组织全省129个县选准主导产业,制定高质量推讲方案,借助现代技术力量,聚合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云南坚持推进农业绿色有机发展,并率先在滇池、抚仙湖、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流域试点建设。云南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农民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条,合理分享各个环节的增值收益,高水平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云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9%.

——摘编自谢晖《走出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云南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助推乡村振兴的“云南路径”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助推乡村振兴的“云南路径”的意义。
2024-05-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5月市统考三诊一模考试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16年(“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浙江省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截至2019年年底,41件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实现“一件事”全流程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比例达80.5%,跑零次可办比例达97.4%,“一证通办”民生事项比例达91.4%,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实现小时制,开办企业压缩至分钟制。一些城市街区,设立了常规民生事项“免下车即办”专区,根除了市民“办事几分钟,找车位可能要花几小时”的烦恼。2020年,浙江省政府印发《2020年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的目标,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成为常态。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获得中央肯定,其撬动全方位改革的经验做法,逐步推向全国。

——摘编自闵楠、唐薇等《用“最多跑一次”撬动全方位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十三五”时期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最多跑一次”得以实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三五”时期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赫鲁晓夫后期忽视农业科学所带来的教训,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就强调农业科学“有特殊的意义”。苏联在1966—1970年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为9亿卢布,1971—1975年则为17亿卢布。勃列日涅夫把农业专家看作是农业发展的“可靠支柱”,鼓励专家担任生产领导。全苏联建立了600多个农业科研机构,在特别缺乏农业专业人员的东部和非黑土地区也新建了多所高等农业院校。苏联还抓紧对在职农业干部进行专业轮训工作,每年轮训17万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也有所优化。

——摘编自陈义初《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农业》

材料二   2001年,中国政府召开“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颁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其中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业科技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方向。为了借鉴与学习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科技的先进经验,中国发起并主办了首届“国际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继续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使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十五”以前,中国近80%农业科技人员和投入集中在提高农产品数量方面;“十五”期间,中国农业科技已从以提高产量为主,转向以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和基础研究能力为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初步优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与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等。

——摘编自吴忠泽《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科技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加强农业科研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联相比,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苏农业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4-05-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龙岩非一级达标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1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1939年,春夏之交,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国民党爱国将领马鸿宾所率81军,多次打退日军在绥西的进犯,取得绥西抗战的首次大捷,极大鼓舞了西北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马鸿宾在军兵训练班中培养的回汉青年军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汉团结成为英勇的宁夏军队强大战斗力的有力保证。

——周靖程《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

材料三

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
干部数量798610326118681569316261
干部逐年增长率
120.3%148.6%196.5%203.6%
少数民族干部数量6271091229423542407
少数民族干部增长率7.9%10.6%19.3%15%15.8%

——王巍《中共少数民族干部问题研究——以建国前后宁夏为例》

材料四   19965月,福建与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在22年间,十批干部援宁。据统计,目前仅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就已实施特色产业帮扶项目97个,带动贫困人口脱贫4321人。借助阑宁协作的巨大推力,不少福建企业进驻到宁夏闽宁镇,不仅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更带动了当地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等几大产业。22年间福建省参与对口帮扶的市县区不断创新帮扶举措,先后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6.2亿元,帮助宁夏盐池、海原、彭阳等十个对口帮扶县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培育壮大了种植养殖、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22年闽宁协作改变了啥》2018年7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长城的修筑特点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军民积极参加抗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蕴含的历史信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援助宁夏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国家倡导东西部对口帮扶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 年, 党中央决定对“长期低产缺粮,群众生活贫困”的西北、西南一些地区以及其他革命老根据地、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进行“重点扶持”。 1982年底,国家经济委员会、民政部、财政部等9个部门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扶助农村贫困户工作的通知》,要求农业、财政、教育、民政等各有关部门都要以扶贫为己任,协同做好农村扶贫工作。1983年11月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发展资金的使用实行无偿和有偿两种办法,1986年完善为发展资金的使用实行有偿、无偿相结合, 以有偿为主的原则。1986 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再次提出“国务院和有关省、自治区都要建立贫困地区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的建议和要求, 同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

——摘编自王爱云《1978—1985年的农村扶贫开发》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扶贫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扶贫工作的意义。
2024-04-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现代化之路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殖民经济影响下的国家,从理论上说是独立的,而且具有国际主权的一切外表,然而它的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政策,都是受外力支配的。“去殖民”仅存在于形式上。实际上,殖民时代渗透到非洲、拉美社会经济肌理中的西方工业、商业、金融垄断势力从未离开。非洲政治领袖恩克鲁玛将其定义为“新殖民主义”。时至今日,“新殖民主义”仍广泛存在于新兴民族国家。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新兴民族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推进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