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一   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提出 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chan,削去,铲平),不得休息。”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是什么?这一主流思想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二   秦汉时期正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 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秦汉时期为“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 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观点①:明代的中国,从元代脱身以后,其实并未出现新的活力,反而自囿于空洞的天朝大国框架,放下了元代曾接触的各种外来文化,一味保守中国文化,并且基于防御的心态,一切定于一尊。

——许倬云《万古江河》

观点②:晚明的大变局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而是有世界背景的,或者说是在世界潮流激荡下逐渐显现……一个启蒙时代来临了。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4)阅读材料四,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主张,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释。
(要求:若选择观点①请用明代政治经济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若选择观点②则请用明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亲关系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的,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这一创造(     
A.摒弃了前代原有的政治制度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C.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治国理念D.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3 . 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往来自古有之,文明因交流互鉴而更具生命力。

材料一: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便有南稻北粟的农业种植格局。中国五大粮食作物中的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四种来自国外,五大油料作物中的花生、芝麻、向日葵三种来自国外,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纺织原料棉花也来自国外。


(1)阅读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起源的特点。

材料二:

明期中后期,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金。例如,微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又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清前期玉米甘薯推广图



(2)阅读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四: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材料五:

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

——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观点的认识。
4 . 麦迪森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下表中的几个阶段,并列出了某些指标,用以说明各阶段的增长状况。以下关于各阶段的经济特征及其所产生的背景描述,正确的是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增长特征与周期特征(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1820—1979(年平均复合增长率)
阶段时间GDP人均GDP出口量
第一阶段1820—1870
1870—1913
2.2
2.5
1.0
1.4
4.0
3.9
第二阶段1913—19501.91.21.0
第三阶段1950—19733.83.88.6
第四阶段1973—19792.04.44.8

A.第一阶段:增长较快,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阶段:增长迅速,国家干预经济
C.第三阶段:增长飞速,两次世界大战
D.第四阶段:增长放慢,出现经济滞胀
2021-04-27更新 | 31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 11 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我国至迟到明代火药已运用于军事D.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2020-11-17更新 | 106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解读上图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当自然哲学陷入困境之后,这就迫使哲学家们重新思考知识的问题。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柏拉图说,善是真和美德源泉;亚里士多德说,至善就是幸福。


(2)古希腊哲学家的探索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3)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评价梭伦“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0-09-18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高三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莫奈的《日出·印象》画,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鲜明感,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是
A.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融B.商品经济繁荣,追求个性解放
C.近代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影响D.战争的伤害,对现实生活的悲观失望
2020-09-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高三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从历届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内政的演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华盛顿总统理解的政府职责主要是什么?这一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美国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材料二


我相信在普通法和宪法中各州构成的联邦是永恒存在的。在所有国家政府的基本法中如果没有明确指出这种永恒性,那也暗含着这一点。可以断定,没有一个合法政府为它的基本法规定了终结的期限。不断地执行我们国家宪法明文规定的条款,联邦将会永远存续,这不可能终结,除非是超越宪法本身的某些行为。……最高执政官所拥有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他们从未指定他去确立分裂各州的条款。如果他们要做抉择,他们能够自己去这样做,但与执政官没有什么干系。他的职责是管理他执掌的政府,把政府毫无损害地传递到他的继任者。……在你们的手里,我的同胞,不是在我的手里,握有内战的抉择权。政府不会袭扰你们。你们不会受到攻击,除非你们自己挑衅。你们没有向天发誓去毁坏政府,而我要做一个最严肃的承诺,要去“维持、保卫和支撑它。”

——摘自《1861年3月4日林肯就职演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林肯1861年发表就职演说的历史背景。回答林肯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后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材料三


让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一种莫名其妙、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我相信,在目前危急时刻,大家会再次给予同样的支持。……

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只要我信行之以智慧和勇气,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这可以部分由政府直接征募完成,就象对待临战的紧要关头一样,但同时,在有了人手的情况下,我们还急需能刺激并重组巨大自然资源的工程。

——摘自《1933年罗斯福首任就职演说》


(3)从材料三中提炼出的信息是什么?罗斯福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2020-09-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高三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020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图为苏联时代反美宣传画,图中正义女神被美元蒙蔽了眼睛。此漫画意在说明
A.美苏冷战产生的背景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
C.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D.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必然
2020-01-17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历史试题
10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镜头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成为改革的起点

材料一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全县有名的穷困村。由于吃不饱,每年秋后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外出讨饭。1978年,生产队社员签订了全国第份包干合同,如图


材料二 今年(1979年)全队粮食总产量132370斤,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总和……据初步统计,今年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多元。1966年至1976年,人均年收入在16.5元至40元之间。

——据凤阳县委政策研究室《“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1979年2月)整理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歌》


(1)以上材料说明小岗村的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实行“大包干”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镜头二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材料四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第十四条 ……对投资额达五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或者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材料五 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特区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

——《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

材料六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2)据以上材料概括,经济特区实行了哪些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特区的建立有何意义?

镜头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3)仿照表格其他部分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镜头四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试举例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需答出四个事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