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在着力于(       
发布年份文件名称
1994《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200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A.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B.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 隋文帝除在西京置太仓外,又在华州置广通仓.陕州置常平仓……开皇五年以后,关中连年大旱,他“命司农丞王亶发广通之粟三百余万石,以拯关中”。另外,隋文帝还“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基层组织单位),共立义仓。收获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这说明(       
A.民间组织是社会救济的主体B.隋文帝重视官方与民间的粮食储备
C.义仓主要用于供应朝廷粮食D.司农丞主要负责调节农产品的价格
3 . 明初洪武至成化119年间427件徽州土地买卖契约文书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宝钞逐渐绝迹于民间大宗土地交易,到成化年间,白银成为清一色的土地大宗交易的货币……成化末年,朝廷重臣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建议以“白银为上币”,白银为主币逐步得到官方的认可。可知白银货币化过程的特点(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民间使用到官方认可
C.新航路的开辟D.国家的赋税改革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政客和学者呼吁政府应该保障工人的“社会权利”,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和降低工业化社会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各种社会风险。瑞典、挪威、芬兰、丹麦、法国、德国、加拿大等都建成了“福利国家”,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但是,国家财政支出无法承担“普遍福利”,一些国家又实施减少福利的政策。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社会风险始终并存B.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
C.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协调D.社会动荡使工业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5 . 1949年以来,怀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校历史小组搜集了一些研究怀柔历史的史料,史料如下所示:



(1)按史料的类型将材料一的六则史料进行分类。
要求:写出史料类型,并在其后标明此类史料的序号。

材料二   怀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怀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
2023-01-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621年,广受赞誉的《忧郁的剖析》一书颂扬中国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行政官员,把它同英国落后的恩赐制作对照,以讽刺英国的政治现实,推动自己国家的政治改革。而到 18 世纪的时候, (英国)开始出现要求效法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主张”。上述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A.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B.工业革命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C.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共同特点D.科举制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2023-01-04更新 | 36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 80 年代某村委会宣传板,它见证了国家(     
A.号召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
B.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C.以德治国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D.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 . 陕西西安出士的唐代何家村遗址中发现的钱币,既有唐代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环,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这一发现可用于说明唐朝(     
A.货币制度混乱B.民族交融深化C.市镇经济繁荣D.对外交往活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我国部分学者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由此可知(     

学者

评价

漆侠王安石变法在实现富国强兵、加强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
顾全芳王安石没有着眼于解决冗费、冗官、冗兵的社会问题,而以增加税收来解决财政困难,不但没有解决或缓和原有的社会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赵冬梅以逐利为目的的政策倾向,斤斤计较的赏格罚条……培养出工具性极其突出的“新官僚”,他们只关心上之所欲,不关心下之所苦,使宋初“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的行政作风一时烟消云散
A.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评价B.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结论
C.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历史解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统一后,围绕郡县制的问题,在朝堂上发生了“师今”和“师古”的争论。丞相李斯认为,“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应加以禁止。李斯的主张(     
①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   ②反映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③体现了进化的历史观   ④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