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井田制延续了古代村社中定期分配份地的制度。《春秋公羊传》何休注载:井田制实行“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竹简《田法》也有类似记述:“三年一更赋田(更换授与的田亩)。”这一做法(     
A.旨在消除贫富分化B.体现了土地的国有属性
C.反映了私田的兴起D.表明社会运作依循法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新旧民主革命的交替,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不是出现一次革命高潮,两次革命高潮,确是三次革命高潮……这三次高潮应该是:

第一次是资产阶级领导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

第二次是国共合作的1927年大革命即国民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

第三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

三次革命高潮是新陈代谢的集中体现,都要求全局性的变革……但是近代中国多次出现了这样的政治革命高潮,却没有出现过产业革命高潮,社会经济的新陈代谢没有跟上政治、思想上的快速步骤……这就给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负荷。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一种理论,而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转折中却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事实。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1)任选材料中所述“三次革命高潮”中的两次,说明它们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经济上的“沉重负荷”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其取得的成就。
2023-04-09更新 | 265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科举特重进士科,此科既不考试经术,志在进士的人们自然不肯诵习。其次则为明经科,此科虽试经术,而出题范围又只限于《五经正义》。……且考试时又有“墨义”及“帖经”等方式,一般学子平日多半研究括帖,忽视实学,于是“死记经文,默诵注疏”成为当时特有的教育。限制这样的死,束缚这样的严,聪明才智之士自然群趋于文艺与佛学两途……则儒术怎样有成绩。

——陈青之《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范仲淹对进士科的考试办法,规定为考三场,先策、次论、再次诗赋。把考试策问放在首位,以便考察考生们的真才实学。庆历的改革对端正当时的士风、学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北宋末年有人赞道:“教养人才,士风丕变,故至今论学校者,称庆历之风。”而且庆历改革,废除帖经、墨义,改试“大义”,对新儒学-义理之学的兴起起到了激活作用,“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著名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就是在庆历年间或稍后进行新儒学探索的。

——郭齐家《中国古代考试制度》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开创科举制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科举考试科目的侧重及考试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仲淹进行科举制度改革的目的,并说明“新儒学”探索的价值追求。
2023-04-09更新 | 503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1925年,斯大林讲道:“资本家建立统一战线和举行联合进攻这种威胁会造成一个大圆箍,比任何时候都更紧地把我们全国束在苏维埃政权的周围,来反对帝国主义强盗。”材料所谓“大圆箍”的基础和核心是(     
A.华沙条约组织B.苏联人民浓厚的家国情怀
C.新经济政策成效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23-04-09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经济革命开始于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它地区;政治革命从17世纪的英国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标志其更进一步的发展。然后,它在19世纪时影响了整个欧洲,最后在20世纪席卷了整个世界。材料意在说明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革命与政治革命(     
A.并行发展B.前者决定后者
C.交替发生D.后者引领前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解放后我国大陆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日本通史》认为:“锁国政策的实施,堵塞了日本人了解世界,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途径。”20世纪90年代后,陆续见到我国学者发表了诸如《重新认识“锁国”政策对日本吸收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日本“江户锁国论”质疑》这样辩证分析的文章。对日本“锁国”认识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分析方法不同B.解释视角不同
C.所持史观不同D.占有史料不同
7 . 陈旭麓说:“如果说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停滞不前的封建国家体制以往还可以维持两千多年,到了近代,要想保持原状是完全不可能的了。鸦片战争以后挨打受辱的历史足够说明这个严酷的事实。”近代中国不能“保持原状”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政治腐败B.人口急剧增长
C.农民起义爆发D.外部环境变化
8 . 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田赋制度规定了一定的税额,往往推行到数百年,皇帝不能变,宰相不能更,管理征收田赋的有司只知依律执行,谁也不能变动它。”此例可以用来说明他下列观点中的(     
A.中国历史上皇帝的上谕,其实是由宰相做主的。
B.经济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占最重要的地位。
C.中国传统向来主由“学术指导政治”,绝非由政治来指导学术的。
D.小国宜人治,大国宜法治,中国政治偏向法治,有它内在的原因。
2023-04-09更新 | 514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王家范在《大学中国史》中说:“春秋战国的时代变革,并非局部的、一事一物的兴替,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大变局。”这一“大变局”的根源是(     
A.列国纷争B.经济发展C.变法运动D.百家争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中华大地上已经陆续发现了人类从直立人、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各进化阶段的人体化石,可以建立较完整的序列。这主要说明(     
A.考古发掘是重要研究途径B.中华文明领先于世界
C.中国是文明起源中心之一D.中国的地理环境优越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