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屹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的一座石碑,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的一次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次会盟是
A.葵丘会盟B.康熙会盟C.澶渊之盟D.唐蕃会盟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余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材料二   洋务运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



(2)依据材料二,回答洋务运动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它对封建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一——摘自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3)依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进步性?

材料四   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4)材料四对教育发展的认识是什么?
2020-03-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西部,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日本大本营认为,占领缅甸可以截断盟国援华抗战的国际通道,迫使中国力竭投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大本营责令先期进驻泰国的南方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率所部击破缅甸的中英联军,在军事上强化对中国与印度的高压态势。这样,对敌我双方而言,缅甸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刘朝华、刘潇湘:《世界反西斯战争全局视角下的中国远征军滇缅作战》


(1)据材料一分析缅甸为什么成为当时敌我必争之地?

材料二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和中美联合部队从印度率先反攻,揭开了滇西、缅北反攻战的序幕。中国驻印军与盟军取得了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反攻的胜利,继而攻克密支那、八莫、腊戌,分别于1945年1月28日、3月30日在芒友和乔梅与滇西远征军、英美盟军会师,取得了收复大小城镇50多座、歼敌3万多人的战绩。集结滇西的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正式发动反攻,强渡怒江,力克腾冲、松山、龙陵、芒市、平噶、遮放、畹町,歼敌2万多人,在中国战场上率先把日军赶出国门,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滇西抗战暨远征军入缅作战胜利结束。

——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纪念滇西抗战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60周年》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远征军的作战成果如何?

材料三   滇西抗战取得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御侮、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与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互相协作、并肩战斗的结果。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铸就了滇西抗战的辉煌。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支持和援助,为滇西抗战铸就辉煌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纪念滇西抗战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60周年》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远征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020-03-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与恩格斯一起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1)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请说出他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名称。并指出当时促进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2)请分别举出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经济上“根本转型”的内涵。

材料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名称
2020-03-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