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3 道试题
1 . 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被划分为地理上相隔甚远且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巨大的两部分。1971年,印度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的决议,并在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突袭巴基斯坦。不久,孟加拉国正式独立。材料可用于探究(     
A.南亚国家的冷战角遂B.殖民文化的残余影响
C.印度民族的独立进程D.局部战争的文化动因
2 . 1934年,卡德纳斯就任墨西哥总统后,在六年内颁布了一系列暴风骤雨式的措施,如允许共产党和工会公开活动;征收外国公司和大庄园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实行农民免费医疗政策。这体现出卡德纳斯的改革(     
A.模仿苏联模式B.既全面又彻底C.效果非常显著D.具有激进色彩
3 . 后周世宗时,著名儒者田敏刻印了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30卷,并公开售卖。有人曾经控告他擅自动用卖书钱千万。据此可推断出(     
A.政府对文化事业实行垄断B.雕版印刷术成熟于五代
C.印刷出版业形成一定规模D.书籍刻印行业逐渐兴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主的私营手工业者和专门从事商品经营的商人阶层。所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这些手工业者在城市里开设作坊,从事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货物贩运和销售的商人队伍。他们有的在城里开设店铺,销售商品,被称为“坐贾”;有的通过陆路或者水路将商品贩卖到各地,被称为“行商”。随着各诸侯国的“通商宽农”政策的实施及彼此互通有无的需要,商业活动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摘编自范煜晗《战国时期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市场上都陈列着来自各地的珍奇物品,一些地方出现了“通流财物粟,无有滞留”的形象,“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逐渐形成。这些商品交换和流散的聚集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中心或商业都会,有的随着经济和交通的日渐发展,甚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摘编自林燕《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5 .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地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明显增多,尤其是经济作物种类不断扩大。蔬菜、水果、养蜂、养鱼、种药、花卉等行业也都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这(     
A.体现了重商主义的盛行B.反映了南方社会秩序的稳定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说明南方政权统治者较开明
6 . 红山文化晚期主要遗址出土石器543件,其中包括石耜、石刀、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镞、石球、敲砸器、刮削器、石网坠等。据此可推知,红山文化晚期(     
A.工具制造水平取得突破B.农业与手工业分离加剧
C.农耕定居生活开始出现D.多种经济生产方式并存
7 . 孝文帝亲自拟定条制,以辨别鲜卑贵族和汉族士人的门第高下,鼓励胡汉通婚,他为五个皇弟聘高门汉姓女子为王妃,许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子弟。孝文帝的这些举措(     
A.意在恢复门阀制度B.削弱了鲜卑贵族的地位
C.消除了民族间矛盾D.客观上推动了民族交融
8 .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       
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B.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
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D.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以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为主体的庞大的市民阶层在宋代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市民文化的勃兴和日渐繁荣,以及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的新变化。与以往相比,宋代节日文化与市民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每逢节日,各种文化团体便先后登场,表演诸般伎艺,如清明时节汴京“士庶阗塞……四野如市”,“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民间伎艺发展的黄金时期,仅从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一书的记载看,书中“诸色伎艺人”条记录的当时诸色伎艺人就有55类,共515人。而由专门伎艺人自发组织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化社团也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一定的演出规模。宋代市民文化的兴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是不可低估的,它使演艺由宫廷走向民间,演艺由上层社会的消遣享乐转向大众性文化娱乐。更具有意义的是,以勾栏演艺为中心的瓦舍之创设,为演艺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从此,民间城乡各路艺人汇聚于此,使得官方与民间、城乡长期分流的表演艺术终于迎来了交流汇合的契机。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时代特征及社会效应探论》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影响。
2024-06-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朝在距离行省的行政中心较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宣慰司“与职民者,省(中书省)治之;职军者,院(枢密院)临之”,兼具军政职能。民族聚居地区的宣慰司及其下设的宣抚、安抚、招讨等司,多参用当地土官任职。这一制度设计(     
A.旨在促进各民族交融B.克服了行省制的弊端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体现了改土归流成果
2024-06-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