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表为《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孔子的文章篇数统计表(1915~1919年)。表格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年代19151916191719181919
篇数7066503725
A.辛亥革命的转型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C.资本主义的发展D.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2 . 下表为中国古代寺院的相关记载。表格所述现象
文献记载出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唐)《江南春》
(武则天时期)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
普天信向,家家斋戒,人人忏礼,不务农桑,空谈彼岸李延寿(唐)《南史》

A.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治理B.缓和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C.妨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体现了儒释道三者合流
2022-01-0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春秋时期部分关于“铁”的文献记载

表格反映了
A.北方经济的发展水平高于南方B.铁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C.文献资料是还原历史的最好证据D.井田制的瓦解促进冶铁业的繁荣
2020-03-17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涿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史实

1609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律师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中,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此后,荷兰打着海洋自由的旗号,几乎垄断了北海的渔业,将捕捞范围扩展至英国海岸

1613年

英国威尔伍德受命于国王,发表《海洋法概览》,反驳格劳秀斯,承认各国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国对靠近本国海岸水域享有主权

1625年

弗莱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出版了《论西班牙政府对亚洲的正义统治权》,回应格劳秀斯的攻击,主张国家像对陆地一样取得海洋的所有权

材料二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的500多年间,世界海洋强国的崛起如同潮水般起伏更迭。从海洋强国崛起及更迭的历史看,贸易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早期海洋强国崛起到英国成为世界领先的海洋霸主,再到二战后美国全球海洋霸权地位的确立,欧美国家近代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海洋经略和海洋扩张的历史。二战结束后,海洋领域的竞争从以武力对抗为主的“丛林法则”转向以规则塑造为主。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并于1994年11月生效。《公约》多处规定了海洋利用的“和平目的”和“和平用途”。《公约》规则的广泛实践、海洋争议的加剧和大国海洋地缘竞争的回归,正推动着“海洋自由”向着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朱锋《海洋强国的历史镜鉴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所列国家17世纪有关海洋权利争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海上霸权的演变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实现和平利用海洋。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法家与道家政治理论的比较

儒家法家道家

问题意识

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重建良善的政治秩序

君主的政治危机

成就霸业的难题
一个偏离“道”的社会重建合乎“道”的社会

理论解释

没有系统的因果解释,但可基于观念、行为和秩序三个维度来理解周朝礼制的崩解人是自利的,接近君主的
人都想获得权力,故君主
随时可能面临危机;若不
能强君、不能弈法、不能聚
焦农战就无法成就霸业
唯有合乎“道”的自然秩序是良善秩序,所有偏离“道”的人为秩序都会导致国家昏乱

解决方案

周朝礼制、政治伦理实行仁政、君子人格强君、农战、法制、赏罚循道而为、柔弱处下无为而治、绝圣弃智

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成霸王之名”“小国寡民”
“至德之世”

——摘编自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从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如表所示为不同史料关于周代农业的记载。表格中的内容反映出周代(     
命我众人:痔乃钱(农具名)傅,奄观铚艾《诗经》
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镰,一耨,一椎,一锤,然后成为农《管子》
铚,获禾短镰也《说文解字》

A.区域经济快速发展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土地不能随意买卖D.金属农具的应用
2022-12-1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部分重要经济指数(月指数)的对比(1923-1925年月平均指数100)

就业指数(%)工资总额指数(%)工业生产指数(%)
1930年5月96.484101
1937年9月112.2109117

(注:“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摘编自温荣刚《论罗斯福新政中的赤字财政政策》


根据表格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材料一   

春秋牛尊(山西诨源出土)     战时期铁制农具复原图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
(齐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古代一种大锄)。

材料二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材料三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时期
内容
春秋及以前战国
治理国家分权治理        
官员产生贵族世袭        
地方管理分封诸侯③设置郡县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
学派观点史实
示例: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2021-09-18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都城是一个国家执掌和行使最高权力的地方,通常也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而一部都城变迁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从首都变迁的轨迹中,可以知晓政权更迭的原因、民族关系的紧张、经济重心的变化、中华文化的瑰丽和历史步伐的沉重。

朝代都城
西周镐(今陕西西安)
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咸阳(今陕西咸阳)
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洛阳(今河南洛阳)
西晋洛阳(今河南洛阳)
东晋建康(今江苏南京)
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宋开封(今河南开封)
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
皇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西夏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区);中都燕京(今北京西南);开封(今河南开封)
元明清大都(今北京)

请根据表格信息,围绕“都城的变迁”这一主题,自拟论点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10 . 阅读下面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
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
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

“表格“中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是
①民主范围狭窄                    ②参政方式原始
③国家权力滥用                    ④雅典社会衰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①D.①③④
2020-02-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