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记载,西周在日常管理中通行“符节”制度,就是在通过各种关卡、道路时都需要出示符节交由关卡处的官员验证,没有符节者则不能通过。各诸侯国派遣使者时也需要出示符节交由出使目的国验证。该做法旨在(     
A.捍卫封建地主利益B.确保诸侯国道路安全
C.维护宗法分封局面D.削弱血缘关系的影响
2024-06-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月阶段测试历史试卷

2 . 鲁国是西周重要封国之一,时人有“周礼尽在鲁”的赞叹。但据《孟子》记载:鲁国“(初封时)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这一变化(       

A.冲击了原有的统治秩序B.损害了新兴势力利益
C.促进了礼乐文化的拓展D.凸显了宗法观念强化
2024-03-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户籍制度是社会治理手段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编审人口旧例,原因生齿繁滋,恐有漏户避差之弊,是以每届五年查编造册,以备考核。今丁银既皆摊入地粮,而滋生人户,又钦遵康熙五十二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赋。则五年编审,不过沿虚文,无裨实政。况各省民谷细数,俱经该督抚于年底专折奏报,户部核实具题,付之史馆记载。是户口之岁增繁盛,俱可按籍而稽,而无籍五年一次,另行查办。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

——摘自《皇朝政典类纂·户役一》

(1)材料中的“户籍永停编审”发生在______年间(皇帝年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3)补充一条这一时期社会治理的其他措施并予以说明。
2024-05-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4 . 《史记》记载:“(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伐郑,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贵族等级体系解体B.社会转型特征明显
C.君主专制逐步确立D.郑国确立霸主地位
2024-04-2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子·显学》记载,儒家思想自孔子以后便分化为八个不同的学派,尽管自汉武帝以来,儒学以经学的形式在此时期内取得了相对统一的和明显的发展,但仍存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分。魏晋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受到其他思想的冲击。进入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也进一步动接,经学在此时期发展出了南宗和北宗两大派别。考察儒家思想的自身发展史,可以看出在唐代以前,儒家思想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内部的统一,这一状况,一方面不利于重新恢复和稳定儒学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封建中央集权的维护。

材料二   随着唐代社会政治的统一,也就必然要求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统一。在这种背景之下,唐代统治者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求以及科举制在唐代的大力发展和完善促进了儒学在唐代前期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经学在唐代前期实现了初步的统一。唐初、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教授儒家经典的学校,大力推行儒学。唐代的科举制度规定儒家经典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唐太宗于贞观四年(630年)命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主要以南北朝时期的经典义疏做底本,再由孔颖达作疏,在此基础上结束了儒学内部的派别之争,从而使儒家思想得到了统一,实现了儒学在其发展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内部统一、作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教科书,《五经正义》成为所有考生的必研之书,这就使得儒家经典得以在一个极大的范围内流传,大大增强了儒家思想在唐代社会的影响力。《五经正义》是由统治者官方颁布的标准定本,这就确保了儒家思想的官方正统地位,使得其成为唐代的官方意识形态,也确保了其在与佛教和道教的争夺中处于主导地位,由此儒家思想以经学的形式在唐代前期达到了其自身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李冉《“安史之乱”与唐代后期的儒学复兴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之前儒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问题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前期儒学发展的表现。
2024-02-29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6 .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记载,秦代朝廷督令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吏大力兴办铁农具冶铸作坊,并将其生产的产品出售或赁借给农民。秦代这一做法意在(       
A.增强与诸侯争霸的实力B.提高冶铁铸造技术
C.促进土地的开发与利用D.变革土地所有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鲁国是西周重要封国之一、时人有“周礼尽在鲁”的赞叹。但据《孟子》记载:鲁国初封时“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战国时期鲁国封地的扩大(     
A.冲击了原有的统治秩序B.损害了新兴势力的利益
C.促进了礼乐制度的完善D.促进了宗法制度的拓展
8 . 下表是关于番薯传入中国的不同史料记载。据此可以确定的事实是(     
史料出处
漳人初得此种,虑人之多种之也。诒曰:食之多病。近年以来,其种遂胜。《漳州府志》(1573年)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1594 年)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救民种植以当谷食,足采其腹,荒不为灾。《福州府志》(1613年)
福州船出海陈振龙者往吕宋国觅番蓣种,挟小篮中而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明)苏琰《朱锁疏》
A.官修方志史料价值高于私人撰述B.番薯最早传入之地应为福建漳州
C.多种史料互证即可得知历史真相D.番薯的功用在明末即已受到重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决狱案例

案例焦点问题法律适用的标准裁判观点判决结果
养父匪子案无予之人拾道旁外儿养之以为予是否构成父子关系首匪罪相坐养育之恩,视为父子关系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火夫放屁(幼鹿)案固恻隐之心而违背君命,君对其先贬后裴,大夫放魔的行为该如何评价君命难违中感母恩,难废君命徙之可也
子误伤父案因救父心切而误杖父亲的行为是否构成殴父殿父当泉首君子原心,非殴父行为不当坐
夫死未葬再嫁案夫死未菲而遵母命改嫁的行为,是否构成私为人妻罪私为人安当亦市夫死无男,听从为顺,尊者所嫁,非私为人安皆无罪名,不当坐

——摘编自高汉成《春秋决狱与法律解释》

材料二:辽之立法分为器制和汉制,汉律源于《唐律疏议》与《宋刑统》。辽圣宗在位时“诏汉儿公事皆须休问南朝(宋朝)法度行事,不得造次举止”。代表西夏治国理念的《圣立义海》记载:“(君子)判案律事,宰司执事,依律令审,定罪断义,秉公不阿。常有恭行,依礼践行,敬颂他人,己行有常;勿言妄杂……为官役使,小心勤俸,释愿解恨,诸处办事。”《泰和律令敕条格式》为金朝最具代表性的成文法典,其采用“罪刑法定”原则,以抑制官吏的任意裁判,重视对儒家礼义的维护,《金史》指出其“实唐律也”。

——摘编自于熠《多元一统:宋辽夏金法律文化的融合》

(1)概括材料一中案例判决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夏金法律实践的意义。
10 . 《明史》记载,明代六科给事中“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可见,明代给事中(       
A.其审核职能类似于唐代门下省B.与元代中书省职能基本一致
C.取代了御史成为正式监察机构D.成为都察院的重要职能部门
2023-11-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