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起,西方文化大肆入侵亚洲和拉丁美洲。西方文化在这些土地上开始占据重要,甚至主流地位。但是,亚洲和拉美的民族文化并未因遭遇殖民而消散,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不断发展。亚洲的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根本的差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却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譬如新加坡社会融合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形成了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的新文化。在拉丁美洲,几百年间,原生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冲突、融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巨翅老人》就展示了这种欧洲殖民文化与拉美文化尴尬的“混杂状态”,但这种融合最终形成了追求相互沟通与理解、多元共存、博采众长的新拉美文化。

——摘编自范景兰、侯宣辰《后殖民批评视域下〈巨翅老人〉的文化意蕴解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化侵略美洲的概括。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具体的国家,举例说明后殖民时代的民族文化建构的做法。
2024-05-2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对表格中的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竹枝词

出处

作者

南瓜莱菔杂芸薹,种遍山隈与水隈。
一带平畴将绿绕,好风吹送稻香来。

《利川竹枝词》

吴子丹

包谷根从石罅寻,石田戴土土如金。
秋风莫扫野鸡啄,传说天荒救老林。

《业州竹枝词》

周鲲化

漳濁漳清年复年,鸬鹚陂外水如烟。
桑麻匝地禾苗绿,犹是西门旧溉田。

《业城杂咏》

洪良品

表:湖北恩施竹枝词
A.史料可用于研究当地饮食结构B.此地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
C.表中竹枝词创作于宋初至元末D.此处的百姓生活富足安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起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纽约郊区城镇与市中心之间的土地差价使许多企业纷纷问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起。对材料所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得益于郊区基础设施完善B.导致了中心城区走向衰落
C.有效解决了城市化弊端D.引发了城市功能布局紊乱
4 .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中国的充电桩建设不断加快。下图所示为 2015—2021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状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A.民间资本主导交通发展B.汽车产销结构发生剧变
C.低碳出行方式更趋便利D.道路建设成本不断提高
5 .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白居易《重赋》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2023-11-12更新 | 843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双马镫实物(下图);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认为:“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马镫……欧洲就不会有骑士时代。”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该金属双马镫可作为实物史料为北燕的建国提供证明
B.马镫的发明使印欧人开始进入欧洲、印度的广大地区
C.马镫的传入,为欧洲大规模建立骑士军队提供了可能
D.在该文物主人生活的时期,大月氏人建立了贵霜帝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太平天国时期的妇女政策尤富特色。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这样广大彻底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世界历史上不曾有过,真是人类最光荣最先进的行动”。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中“妇女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就实践的总体和本质来说,太平天国仍然维护封建主义的男女不平等”,它“并不是一次妇女解放运动”。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史料的发掘有助于历史认知的拓宽B.时代特征严重影响了对历史的叙述
C.史料的多元性制约了史学研究的发展D.应综合多种史料进而全面分析史事
2023-12-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民族的国家——基辅罗斯在东欧平原上崛起,成为欧洲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988年,大公弗拉基米尔迎娶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并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辅罗斯成为欧洲基督教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公元11世纪,在大公雅罗斯拉夫执政时期,基辅罗斯进入全盛时期。其版图东至伏尔加河口,西抵喀尔巴阡山脉,北起拉多加湖,南近黑海,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基辅罗斯与拜占庭、西欧、中东欧各国、阿拉伯国家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繁荣昌盛奠定了俄罗斯、乌克兰共同的文化基础。这段辉煌历史给俄罗斯、乌克兰民族打上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今天无论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认为自己是基辅罗斯的历史继承者。盛极一时的基辅罗斯因封建割据从12世纪逐渐走向衰弱。13世纪,蒙古大军西征中断了基辅罗斯的发展进程。东北罗斯处于蒙古大汗的统辖下,沦为金帐汗国的属国,并逐渐演变成俄罗斯民族。西南部罗斯因地处偏远(被称为边陲之地——“乌克兰”这一词汇的原意),蒙古大汗鞭长莫及,走上了与东北罗斯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随后被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征服。1569年,波兰与立陶宛实现联合,成立波兰—立陶宛共和国(也称波兰共和国)。波兰共和国几乎涵盖了今天乌克兰的全部领土。

——摘自沈莉华:《俄罗斯与乌克兰历史恩怨解读》

材料二   相比较而言,操持蒙古语言和波斯语言的民族在人数上不及操持汉语言的民族,加之汉文化底蕴深厚,色目人接受汉文化影响的现象较为突出。比较著名的有回回人萨都剌、阿鲁浑(阿儿浑)人丁鹤年等。元代恢复科举以后,有一批习儒汉化的色目人登录进士榜。有学者还从几枚元代圆牌的波斯文铭文分析中,发现有些已非地道的波斯文,表明一部分回回人在元代中后期已改操汉语,这也是元代入华回回人的语言演变和从移民转变为中国少数民族的过程。……在元代,大量外域人群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涌入中国。进入中国的西北各族、西域以及欧洲等各族人太多,已经无法再用“回回”一词指代,于是元人使用“色目”一词概称这些族群。色目人多定居中国,编入元朝户籍,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元代回回人形成一种大的社会力量,最终导致了中国回族的出现;畏吾儿后来形成了维吾尔族。到了明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所举色目族群渐次消失。

——摘自修晓波:《元代丝绸之路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同源异流”的民族关系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民族融合的特点及其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民族崛起对欧亚大陆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3-07-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为先秦时期的家训中有关“修身”问题的阐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先秦时期的家训(     
《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周易·家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田稷子母《责子言》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礼之利不入于家。夫以匹士相与犹然,况于受禄之臣乎?今君设官待子,厚禄以奉子,言行备则可以报君……
A.折射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B.有助于构建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C.表明孝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D.体现了当时贵族政治的显著特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的先行者王韬与西方汉学

材料一   王韬在19世纪50—90年代,不仅宣传西学,还参与了西方汉学家的翻译和交流工作。他协助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翻译完成了“中国经典”以及“东方圣典”英文版的工作。对于不理解的中国文献,理雅各是依据王韬的解读翻译成英文的。在此期间王韬还同其他汉学家有着深入交流。他不仅是19世纪西方汉学肇兴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建构者,也是此间西方汉学的一位重要评论者。他的观察评论是建立在比较明晰的“西方汉学”这一意识和认知基础之上的。王韬没有明确提出或直接使用“西方汉学”这一概念,相反,他更倾向于将这一时期的传教士汉学或西方汉学,视之为中国经学的外溢或欧洲化,而那些在欧洲从事经学翻译、研究及教学的西方人,亦因此而被称之为“西儒”。这两点亦构成了王韬对19世纪西方汉学体察与认知的两极。

材料二 理雅各翻译并出版的“中国经典”及“东方圣典”如下:

“中国经典”部分
1861年“中国经典”:译文、批评及注释;第一卷:《论语》《大学》《中庸》;第二卷:《孟子》
1865年第三卷(上):《书经》第一部分,学术绪论;第三卷(下):《书经》第二部分,索引;第四卷(上):《诗经》“国风”,学术绪论
1871年第四卷(下):《诗经》“雅”“颂”,索引
1872年第五卷(上):《春秋》“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学术绪论;第五卷(下):《春秋》“襄公”“昭公”“定公”“哀公”,附《左传》附录,索引
“东方圣典”部分
1882年《易经》
1885年《礼记川孝经》
1891年《书经(诗经》宗教部分);《道德经》《庄子》《太上感应篇》

——整理自段怀清《王韬与19世纪西方汉学》


(1)王韬协助西方汉学家翻译工作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这一时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着对其进行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