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这就是历史解释的意义,日本学者川北稔的著作《砂糖的世界史》,这是一本以原产印度的砂糖为独特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解释的书籍。

下面是该书部分目录:

第一章欧洲的砂糖从何而来
伊斯兰教徒将砂糖引入地中海
十字军与砂糖
哥伦布大交换
第二章加勒比海与砂糖
什么是种植园?
三角贸易一-欧洲、非洲和加勒比海
第三章当砂糖遇到茶叶
茶和砂糖相遇
红茶成为全民饮料的过程
英国的“商业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条或几条信息确定一个主题,谈谈你对“砂糖的世界史”的理解。(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解释合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

——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三   1914年以前,欧洲就已经是现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而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逐渐失去了信心。……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不仅在欧洲,在殖民地世界也留下了印记。同样具有影响力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描述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情况,并据此得出一个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殖民主义者暴富的主要方式,并说明在此背景下美洲族群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3-04-19更新 | 4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谈谈你对文明交往形式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盛顿曾经把邦联制的情况形象地比作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所以1787年宪法决定改邦联制为联邦制,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条约、同盟或联盟”;“不得铸币和发行纸币”“未经国会核准不得征收进出口税,船舶吨税”等。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的权力很大,但是宪法又明确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是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时,应当免职处分”。即人民有权选举总统,也有权罢免他。1787年宪法明确宣布在美国实行共和制,对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巨大的冲击。

——摘编自刘伟《浅谈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功之处》

材料二 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在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全力配合的缺失等。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功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和制衡对权力运行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美国政治制度建构中得到的启示。
2023-06-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赵城金藏》是我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复刻本,刻版于宋金时期,因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1942年2月中下旬,太岳军区收到日本人企图要抢夺《赵城金藏》的内线情报后,立即上报延安,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立即电示:不惜代价抢运并保护好国宝文物。为保护珍贵的经卷,太岳区委及广大抗日军民、爱国僧众密切配合,抢在近在咫尺的敌人之前,从广胜寺内成功运出全部经卷。在不久后的反“扫荡”斗争中,担负护卫转移国宝文物《赵城金藏》的每名战士都要背上几卷经卷。部队抢渡涧河时,所有战士头顶经卷,以保证经卷的绝对安全。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虽历经艰险,但成功完成了虎口夺经,并砥砺保护经卷的历史壮举。《赵城金藏》现存放在国家图书馆,它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四大镇馆之宝。

——摘编自王万荣《虎口夺经记》


(1)根据材料,概述太岳军区军民抢运国宝文物《赵城金藏》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给所学知识,指出我党我军保护《赵城金藏》的历史意义,并谈谈当前增强我国文物保护的建议。
6 . 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国家稳定发展、促进世界和谐进步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人数达到了5000万人,其中包括2000万苏联人、1500万中国人、500万德国人、250万日本人、100万英国人和法国人、30万美国人。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5000万伤亡人数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被残忍杀害的。这1000万受害者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被灭绝的。

——摘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持续增多。国际军控和裁军遭遇挫折,军备竞赛趋势显现。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受到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危害,面临新的挑战。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伊朗核问题解决出现波折,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仍面临困难。

——摘编《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材料三

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增多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安全问题,并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如何保障安全。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石

年份19371938193819401941194219431944
粮食产量11161221175415261456148418121817
增长指数1001094157213671305133016241628

——摘编自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的现象,这种粮食紧缺的态势一直延续到1953年上半年。同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20世纪5070年代,农民种粮靠计划、粮源靠统购、消费靠统销、余缺靠调拨、供应凭票证,国家力争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摘编自毛佳《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财政政策的演进及其当代启示》等

材料三     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但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1989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颁布,对种子选育和审定、种子生产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到1994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32%。目前,相比于国外,我国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仍然不多,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及育种水平是当下农业科研最主要的任务。

     ——摘编自徐豪《种子安全,才有粮食安全》等


(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中国家粮食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确保粮食安全做法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18年,唐朝取代隋朝。当时,日本留学生已在中国留学二三十年。他们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他们创办学馆,宣传唐朝典章制度,抨击部民制陋习和政治腐败现象,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的首脑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都曾就教于他们,并在他们的协助下制定了改新方案的蓝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古代史(下)》

材料二



材料三   《苏莱曼东游记》(成书于公元9世纪)又名《中国印度见闻录》,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足迹遍布穆斯林世界,于1347年到达中国,他的游记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多种文字。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的说法,成为意大利诗人但丁《神由》的先驱。……亚里士多德等人本是西方古典哲学家,可是在他们的著作被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前,西方几乎没人知道他们是哲学家。

——《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留学生在推动日本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2)阿拉伯文明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归纳其对欧洲历史、文化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认识。
2023-03-3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绅阶层源远流长,但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成为一个群体,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其相应的功能。明清士绅阶层鼓舞民众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修建农业灌溉设施;带领乡民开山架桥,修建道路,并定期修整维护道路;躬体力行,传授经典,传播传统道德信条。每逢粮食歉收、灾荒年份、乡民生活窘困之时,士绅阶层筹资筹粮,开设粥棚,赈济乡民。士绅阶层带领乡村民众制定乡规民俗,对地方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士绅阶层有时候还凭借其特殊的社会地位,无情地剥削乡里民众,强迫民众为其劳动服务。在调解处理乡民诉讼纠纷时,士绅阶层有时也会因为收受贿赂,导致调解判罚的偏颇。

——摘编自李富豪、罗运胜《论明清士绅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及其对当今乡村振兴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保甲废弛,政府对乡村治理进行了适度调整与变革。晚清政府仿效日本推行地方自治,在乡村推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且具有现代治理色彩的举措,如兴办新式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和发展乡村经济等。1915年,民国政府在清末制度设计的基础上相继颁布了《地方自治试行条例》及《施行细则》,最早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乡村自治模式。192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渐成风尚,众多社会精英投身其中,中国乡村建设呈燎原之势,600多个乡村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参与其中,通过兴办教育、改造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办理防卫,复苏日趋衰落的农村经济,实现“民族再造”与“民族自救”。

——摘编自冯俊锋、唐琼《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再考察》

材料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习近平20219月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士绅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并分析其不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与社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权力的施行不但受限于道德,依据血缘关系来参政的传统也对王室权威有实际限制,国君只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国际体系”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频繁战争、整体的无政府状态、均势的形成、中央官僚制度的发展等。查尔斯·蒂利认为,战争的压力迫使统治者征用物资,因而不得不与国内资源持有者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带来各种权利。如果我们照此理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三个重大的让步: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允许通过上诉来修正司法不公,三是给予在土地授予和福利方面的经济权利。

——摘编自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与公民权: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比较》

材料二   在奥尔森看来,国家、政府或统治者努力保障个人权利并避免过度掠夺,均源于所谓“共容利益”,目的是保证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16世纪末的英国,众多贵族和绅士经受不住外贸的利润诱惑而加入各种股份公司。1603年的伦敦,大小事务都受约200名大商人的控制。政治上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状况,代表商人集团的新贵们在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增加,新兴阶级不仅影响、甚至控制了政府及议会。因为战争而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与商人之间彼此依赖:握有灵活动产的商业家族比起旧土地贵族更能缓解君主的燃眉之急,政府则对商人集团予以特许权的“回报”。新兴集团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在国内,他们要求国家保护,并给予他们经济特权;在国外,他们需要国家作为扩张和掠夺的庇护伞。“共容利益”不断扩大,催发了西欧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群体能拥有一定权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社会形成“共容利益”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历史上政府权力与民众权利间的博弈对我们的启示。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