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甲骨文中“年”字的写法,上面为“禾”,下面为“人”。而中国人也习惯地称“过春节”为“过年”。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祈求五谷丰登B.为纪念神农氏的杰出贡献
C.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D.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台独”分子代表“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 ……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合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材料三 2008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表示,美国欢迎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强,包括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东方日报
材料四 “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政治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2)阅读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
(3)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3 . 2014年9月18日,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座谈会。会上回顾了世界上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这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
C.原子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5 . 2014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1周年,为了纪念毛主席,太原五中同学开展探究性学习,主题是:《毛泽东与中国民主革命》,他们不应该选择的著作文献是
A.B.C.D.
2015-03-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材料二   “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马克思《中国纪事》 1862年
材料三     下面是新华网近期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
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1年12月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
材料四     孙中山在1903年《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材料一、二体现了马克思对该农民运动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为马克思的评价提供历史依据。
(2)你认为材料三中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
(3)孙中山在材料四中表达了什么思想?
2015-01-27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7 . 1941年中共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新中国的雏形”的产生是因为抗日战争
A.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的表述正确
A.无产阶级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B.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C.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彻底否定旧民主主义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
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
活动。上述改变(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