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欧中世纪,教士和修道士的布道是一种重要的对民众直接进行神学指导的方式,是指教士以传道人的身份所进行的道德说教。中世纪的布道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注话题、神学发展、语言学的发展、教俗人士的评论等。13世纪出现了极为普遍的所谓“针对性布道”,将听众分为“妇女”“教士“和“市民”等等,布道时耍兼顾听众的兴趣及时调整内容。通过戏剧来灌输信仰也是对民众进行基督教化的一种重要路径。戏剧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对《圣经》中的多种阐释进行了解和认识的方法和途径,还有以说教为目的,强调人对神的依赖以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的道德剧、神秘剧等戏剧。此外,基督教会还利用寓意故事来进行基督教化的伦理道德说教。这些教化方式使得道德教化在民众中的传播更为广泛和普及,其过程也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渗透性,这些活动促进了基督教伦理道德体系的建构。

——摘编自邹丽霞《<罗马人传奇>与中世纪后期拉丁西方的道德教化》

材料二   宋代,社会风俗的教化与规范呈现出新的面貌。如宋真宗率百官亲赴曲阜孔庙祭莫,亲撰《崇儒术论》,救编《九经疏义》领行学校,作“劝学诗”明谕天下读书人。《宋史·职官志》中记述:地方官员具有“宣布条教”“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宣风化”等职能。在重建学校教化传播通道方面,庆历四年范仲淹推行“新政”时邀请教育家胡瑗赴京师执掌太学,将长达30年的苏湖私学教化经验引进太学。此外,乡约、家训等也在民间的社会教化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如北宋学者吕大钩创立的《吕氏乡约》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这其中“德业相劝”和“过失相规”着重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而“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则侧重于个人道德的放大所造成的社会效应。陆游《放翁家训》也要求子孙秉承祖上清廉的家风,淡海名利、功利,教训子孙戒懒惰,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同时祝福子孙要尽忠报国、廉洁为官、重视节操、不贫图富贵。

——摘编自张雪红《试论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教会进行教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教化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社会教化的历史启示。
2024-03-02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校际名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1865 年前后,六十余岁的斌椿作诗写道:“卫公(指美国使节卫廉士)来京师,赠我《联邦制》。才士丁韪良(美国传教士),著书讲文艺。初如井底蛙,开编犹愤愤。书云地形方,主静明其义。岂知圆如球,昼夜如斯逝。”该诗可用于说明,当时(     
A.列强对华文化输出成效显著B.欧美对华利益争夺日趋激烈
C.传统知识分子出现转型迹象D.美国企图对华移植美式政体
3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初二,康熙帝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以上事例说明(     
A.满族统治者笼络汉人B.统治者重视传统孝文化
C.君臣之义受到了挑战D.进步思潮影响统治秩序
4 . 《宋朝事实类苑》中有记载:福州有一老媪,善酿美酒,士人们常到她那儿喝酒,并为这家酒店写了一个酒望子(酒店招牌)诗:“下临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自此“酒售数倍”。这反映了(       
A.官府鼓励商品贸易B.商品销售手段多样
C.士人投身商业活动D.文学与商业的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剑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其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杜甫诗中曾描述:“……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据此可知,剑舞的流行体现出唐代(     
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
C.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7-17更新 | 5171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国语·楚语》中申叔时指出,教太子学《春秋》、诗、礼、乐、训典;子囊在提到楚国时,指出“扶有蛮夷”,“以属诸夏”;楚人还借用殷人和周人的文字。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中原地区的文化辐射到各国B.楚国形成具有南方特点的楚文化
C.初步形成华夏族的文化认同D.楚国实行开放且包容的民族政策
8 . 汉高祖时,叔孙通因“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而拜为太常。至汉文帝时,置《诗》《书》《礼》三经博士。景帝朝当仍之。这表明汉初(     
A.统治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B.儒学逐渐得到官方重视
C.文景之治得益于思想包容D.黄老之学占据主流地位
9 . 据下表资料可知,唐代
资料出处
“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晋朝陆翙《邺中记》
“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春幕越江边,春阴寒食天。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唐代柳中庸《寒食戏赠》
“可怜时节足风情,杏子粥香如冷饧。”唐代曹松《钟陵寒食日郊外闲游》
A.贵族更加注重养生B.传承了传统的节日习俗
C.节日赛诗活动流行D.民间节日生活丰富多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唐代诗人孟浩然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生活,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他也曾向玄宗流露过“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苦衷。这体现了当时(       
A.诗人的想法与行动相脱节B.诗人积极入仕的价值追求
C.主流文学体裁发生了变化D.诗歌世俗化倾向日益突出
2022-07-01更新 | 439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