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唐律疏议》在解释法律时,常以儒家《诗》《书》《礼》等书籍中的经句来解释《唐律》内容。如“八议”条,疏议曰:“今之‘八议’,周之‘八辟’也。礼云:‘刑不上大夫’,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也。”这一做法(     
A.开创了案例法先河B.调和了礼法间的矛盾
C.彰显了法律的权威D.弱化了刑罚的残酷性
2 .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23-06-09更新 | 6457次组卷 | 4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3 . 汉代法家人物视匈奴为“无信”“无义”“无德”“百约百叛”的“贪狼”;儒学家们却说:“《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未闻善往而有恶来者。……四海之内皆兄弟。”“加之以德,施之以惠,北夷必内向。”这种认识差异可能源于(       
A.草原文明对于中原文化的抵触B.崇尚法家的秦代对匈奴长期用兵
C.儒法两家对人性认识存在差异D.汉代大一统的观念对士人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一些有关唐诗的典故。这三则典故反映了当时(     
诗歌典故出处
白居易进京赶考时曾拜会文坛前辈顾况。顾况说:“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但读到白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赞叹“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于是尽力提携,使白居易很快名震长安。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
李白初到长安,以《蜀道难》见前辈贺知章,贺知章读后连声赞叹称其为“谪仙人”。时间不长,李白名动京师,其作品引得“长安纸贵”。晚唐孟启
《本事诗·高逸》
752年秋,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和杜甫五位诗人同时登上大雁塔,杜甫作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称:“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此后,该诗广为传颂。清代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A.歌舞升平掩盖着政治危机B.进入仕途者必须擅长写诗
C.都城长安的生活成本很高D.士人交游推动了唐诗传播
2023-03-07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三)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据《史记》等

(1)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倡“乐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折孔子“乐教”思想的影响。
2023-06-10更新 | 4747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要实证唐朝的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如果以可信度高低作为选择标准,在以下备选史料中应该首选(     
A.   敦煌莫高窟壁画唐朝《牛耕图》中的曲辕犁B.   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中的唐三彩盘
C. 刘禹锡诗《乌衣巷》中的意境描摹D.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对唐朝的描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
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
2022-11-27更新 | 2665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宋两代的诗各有千秋,唐诗偏重抒情,而宋诗偏重议论,普遍缺乏修辞技巧,不符合主流诗人的审美。这是文学史的通义。宋诗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B.受理学影响为社会现实服务
C.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D.城市生活丰富导致思维开放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文学方面,魏源的《寰海》诗,歌颂三元里人民“同仇敌忾”反抗英国侵略军,斥责清政府官僚的妥协投降。张维屏(17801859年),以善诗闻名,他的《三元里》诗,描写了三元里群众抗英斗争的雄伟声势,英国侵略者在英勇的中国人民面前丧魂落魄的丑态;《三将军歌》则歌颂了葛云飞、陈连升、陈化成“捐躯报国”的英雄事迹。张际亮(17971843年),以诗名于世。他的《东阳县》诗,谴责英国侵略军在宁波奸淫掳掠的残暴罪行,揭示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灾难和痛苦。民间的揭帖和歌谣,以通俗朴素的语言和尖锐鲜明的思想,痛斥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鼓舞人民起来反抗。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   1918年,北大学生组织了一份名为《新潮》的杂志,以三项标准为圭臬:批评的精神、科学的思维和改造的修辞。《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胡适主编)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这些杂志嘲笑旧的思维方式、旧习惯……而首当其冲的则是君主制度和军阀主义。他们批判对国粹全盘的接受,并要求对所有经学和古典文献进行批判性的重估,创造新文化。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这些杂志都是思想炸弹。在中国,有关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第一次得到公开的探讨和争论,中国的青年迫不及待地阅读每期新杂志。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学作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新型杂志兴起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些杂志都是思想炸弹”的理解。
2022-10-28更新 | 337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10 . 据下表资料可知,唐代
资料出处
“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晋朝陆翙《邺中记》
“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春幕越江边,春阴寒食天。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唐代柳中庸《寒食戏赠》
“可怜时节足风情,杏子粥香如冷饧。”唐代曹松《钟陵寒食日郊外闲游》
A.贵族更加注重养生B.传承了传统的节日习俗
C.节日赛诗活动流行D.民间节日生活丰富多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