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只要臣服于波斯,不进行反叛活动,大流士一世基本上支持“外人”的宗教信仰,并且还会从国库中拨付款项资助其宗教活动。他给犹太人建设圣殿提供了资金,支持埃兰人的祭祀活动,支持埃及人举行与王权有关的宗教仪式,并为阿蒙神建造了一座庙。这些举措(       
A.促进了西亚与北非的文明交流B.维护了帝国内部权力的平衡
C.利于维护和稳定波斯帝国统治D.折射帝国宗教多元难以管理
2 . “18世纪末之前,在谢菲尔德刀剪业中,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磨工病。”但到了1842年,因罹患这种疾病而翻肠呕吐的磨刀工比例中,30多岁年龄层中有50%的人,40多岁有79%,50岁以上更高达100%。这一现象可用于研究(       
A.工业社会的环境法制建设B.欧洲城市化进程过快危害民众健康
C.工业革命产生的负面影响D.欧洲医疗技术未能与社会发展同步
3 . 如表所示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出版情况统计(部分)。据表可知(     
版次出版情况
第一版1848年2月问世于伦敦,印1000册,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文件,随后多次印刷
第二版1872年7月问世于德国莱比锡,该版本成为以后许多版本出版或翻译所依据的权威文本
第三版1883年8月由霍廷根—苏黎世瑞士出版社出版,印1万册,次年加印5000册
第四版1890年在伦敦问世,作为《社会民主主义丛书》之一出版
第五版1891年上半年由柏林《前进报》发行部出版,次年刊载于伯尔尼《瑞士公民政治手册》
第六版1894年由柏林《前进报》发行部出版,标题改为《共产主义宣言》,次年再版
A.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统治地位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渐扩大
C.工人阶级开始作为政治力量登上舞台D.共产主义奋斗目标逐步实现
2024-05-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16世纪的部分西方地图学家的相关成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人物

概要

德国人文主义者亚皮安绘制了一幅全球的心状图
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绘制了用于航海直线定向的世界全图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根据亚、墨二人的成就,绘出了两张心状投影的世界地图
A.西欧国家殖民霸权角逐激烈B.人文主义成为欧洲主流思潮
C.中西地图学的发展并驾齐驱D.探险事业推动全球观念形成
2024-05-01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5 . 1780年2月,在野的英国辉格党提出“节俭改革”议案,试图限制国王的王室费,防止国王凭借这笔费用控制政府,影响议会下院。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政党政治破坏了民主B.王权弱小局面被逆转
C.政治权力中心在内阁D.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2024-04-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安第斯山区的印加人利用天然地形,建造梯田,并穿山凿石,打出隧道,架设空中渡槽,有些渠道,宽深可达十二英尺,长达四五百英里,以用于灌溉。这可用以说明(       
A.印第安人农业生产相对集约化B.印加帝国建成完善的道路系统
C.古代美洲农业文明具有独创性D.安第斯山脉是原始农业起源地
2024-04-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千纪末,两河流域迈进了文明的门槛,经济社会有所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凸显。司法审判、调解仲裁和神明裁判这三种化解冲突的模式尤其引人注目。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崇尚法治,并创制了较为完善的诉讼制度,但相较而言,与司法审判相关的文献并不十分丰富,因为大量争端并没有进入司法程序,而是在庭审前达成了和解。调解仲裁成为两河流域居民化解纠纷的常用手段。古代两河流域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调处争端,多方人员和机构均可以充当争端调停人和仲裁者,既可以是各级官员和公民大会等机构的成员,也可以是家族长老和商业组织首领,还可以是专职法官。调停人和仲裁者是发生纠纷的双方选定的个人,他们所做的裁决被双方认可,其效力犹如法庭做出的判决。两河流域的神明裁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神誓法,另一种是神判法。无论是神誓法还是神判法,都是把辨析案件的是非曲直诉诸于超自然的力量。

——摘编自国洪更《古代两河流域的纠纷解决机制》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仲裁机制的基本流程是:争端双方协议仲裁,邀请仲裁员,后者听取双方的陈述并宣布仲裁结果,最后是仲裁结果的执行。中世纪并没有专门的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是争端双方和谈或和平条约的组成内容,而这些和谈或和约往往包含若干主题的协议。只要当事人有意愿且行动自由,就能够达成仲裁协议,将任何类型的争端付诸仲裁。大量中世纪国家之间争端的仲裁案件和仲裁协议表明,争端被赋予法律属性,并且仲裁机制广泛参与中世纪政治文明的塑造中。仲裁结果由仲裁员在一个极富仪式性的场合宣布,争端双方需要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公开表示是否接受和执行裁决结果,并通过宣誓、抵押担保、见证人监督的形式保障落实。

——摘编自卢兆瑜《论中世纪仲裁机制对西欧政治文明的形塑》

(1)根据材料一,分析调解仲裁成为两河流域居民化解纠纷的常用手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河流域仲裁与西欧中世纪仲裁的共同点,并谈谈仲裁机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2024-04-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8 . 伏尔泰指出:“自公元1500年之后,在印度卡利卡特取得的胡椒,无一不是鲜血染红的。”这一论述折射出(       
A.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性B.物种交换的双重影响
C.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D.商品全球交流的弊端
2024-04-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司初建时期,东印度公司明确宣布自己的基本宗旨,除了追求航运谋求商业利益,通过和平贸易向国内输送金银之外别无他求。当然,英国公司的和平政策是相对的,在它的成员中有许多人同时具有海员和海盗双重身份,在遇到葡、荷等竞争对手时总是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到17世纪下半叶,手持刀剑做生意变为商人们信守的格言,但最终目的仍是追求商业利益。18世纪中叶,一种观点逐渐占了上风:和平的贸易当然是最佳的主要的目标,但是为了贸易,殖民和侵略又是不可避免的。进而又发展到为了巩固自己的贸易地位,就必须控制领土、设立城堡、壮大军事力量和完善政治统治机构。1757年普拉西战役的爆发,东印度公司开始了运用军事力量,打击印度王公,将领土占为己有的扩张新时期。随着军事行动的日趋频繁,军队的地位更加重要,逐渐从一支附属于商业的队伍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力量,士兵制度和军费补助金制度也建立起来。在不停地循环过程中,商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小。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占领的孟加拉土地上征税,并逐渐反客为主,使自己占领的地区成为国中之国。

——摘编自赵伯乐《从商业公司到殖民政权》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形态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活动对世界的影响。
2024-04-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在16世纪的德国,“对教皇及其政策的任何不满,都被视为爱国的举动”。因此,《九十五条论纲》发表后,在德意志各邦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路德受到了许多贵族的庇护。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A.摧毁了德意志天主教的势力B.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使德意志地区迅速走向统一D.得到全体德意志民众的认同
2024-04-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