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论述。这表明(     

学者

论述

斯塔夫里阿诺斯

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
植物的相应混合,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这种交流

恩格斯

欧洲人从美洲运出的大量财宝以及总的说来从贸易中取得的利润所带来
的后果,是旧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艾尔弗雷德

天花横扫拉普拉塔(阿根廷城市),带走数以千计印第安人的性命……疫
病击倒了领导人物,也破坏了原有的权力替换正常过程
A.史观差异影响历史评价B.史学素养制约历史研究
C.历史结论难以达成统一D.历史解释的随意性较强
2 . 19世纪中期,沙俄政府相继成立了帝国地理学会与考古协会,负责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研究。1858年,军人出身的瓦利哈诺夫所率领的考察队便详细记录了喀什地区的地理地貌,包括矿藏分布、河流走向、历史遗迹和交通路线等。这些举措旨在(     
A.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B.为殖民扩张提供便利
C.完善殖民统治的体系D.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
3 . 有学者指出:相较于丘吉尔和罗斯福毫无顾忌地使他们国家的人民增加种种负担,德国政府在战争期间却没有要求向本国人民增加过多负担,并且在劳动力的全国总动员上始终拖拖拉拉。德国政府的这一行为旨在(     
A.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战争进行B.弘扬制度优势,打赢舆论战争
C.减少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发展D.保障劳工权益,缓和社会矛盾
4 . 20世纪20年代初,在甘地的努力下,印度国大党相继在中央和各邦设置了常设机构,并努力将分部向广大农村推广。改革后的国大党不仅鼓励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加入,还积极吸收工农群众。国大党的这些举措(     
A.开创了印度民族独立斗争新形式B.为政治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C.意在与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D.利于促进印度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花神芙罗拉》(公元1世纪意大利古城庞贝的壁画),描绘了身着丝绸长袍的花神芙罗拉(掌管园艺和植物)正在采花的背影;在多彩丝绸的衬托下,花神更显轻盈和灵动。

史料二   孙权黄武五年(226年),有大秦贾人字秦论,来到交趾(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论方土风俗,论具以事对……权以男女各十人,差吏会稽刘咸送论,咸于道物故,乃径还本国也。

——摘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八·夷传传上》

材料二   自16世纪利玛窦翻译《四书》后,“中国热”逐渐在欧洲兴起,并形成“汉学”研究风气。欧洲学者撰写的《孔子道德论》《中国人的政府和道德观念》等,其影响甚至超过原著。自从1685年法国路易十四派遣传教士到中国开始,法籍会士便渐成在华耶稣会士的中坚力量。他们多是饱学之士,广泛接触中国士大夫,甚至进入政治中枢,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记述。其中《中华帝国全志》《耶稣会士书简集》和《北京耶稣会士中国纪要》,在法国乃至欧洲引起轰动,伏尔泰等思想家从中收益良多。如伏尔泰认为中国政府是: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全体人民。此外,这些中国学研究,也反过来对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范式的变迁产生很大冲击。

——摘编自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史料类型,及其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世纪以来“东学西渐”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24-06-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6 . 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期(1520~1566年),一改任用各地区贵族为维齐尔(负责帝国行政管理,约9人)的传统,而多任出身卑微者,例如大维奇尔易卜拉欣帕夏就曾为苏莱曼一世的奴隶。这一转变(     
A.强化了君主对朝政的控制力B.扩大了王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C.提高了国家行政治理的效能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治隐患
2024-06-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7 . 中世纪初期,国王多直接向封臣征发骑士役,即封臣出人、马匹、装备及粮草等。12世纪以后,英国国王开始将骑士役代换为相应的盾牌钱数(以盾牌的名义收缴),并有专人收缴;缴纳盾牌钱逐渐成为各级领主间的典型“服役”方式。由此可推知,这一变化(     
A.削弱了臣民的人身依附关系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
C.促进了庄园经济的长期发展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024-06-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的英国,家境殷实,发财心切,“人们都在为了市场销售而努力生产”。他们的逐利本能,指向“廉价与简单”;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很快被抬进纺织厂。他们的利益诉求,直接影响议会;于是政府顺水推舟,沿用旧制度,应付新问题。假如说土地兼并与新教伦理为英国打下工业化的基础,那么“亦商亦战的海上力量”则是其腾飞的重要支柱。可以说:“英国工业经济,是从其与欠发达世界的商业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工业化后的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也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工业化改变了英国自身面貌,也大幅改写了国际地缘政治。

——摘编自赵一凡《英国现代化奇迹》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摩擦、矛盾时有出现,并面临着经济封锁等联合敌对行动。与此同时,新经济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富农阶层和耐普曼阶层(资本主义分子)逐渐崛起,并引发一系列社会冲突。1925年,斯大林指出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1926 年起,苏联通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发行“工业化公债”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满足工业化的粮食供应和资本积累。工业化开始后,苏联一面加强对经济的计划领导,一面着手在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组,最终形成“部——总管理局——企业”的部门管理体制。在13年的工业化期间,苏联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39.5%上升到1940年的61%,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同时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与英国工业化相比,苏联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2024-06-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9 . 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国会咨文中声称:当拉美面临“为非作歹”的事情时,“(美国)也不得不勉强施行国际警察力量……我们对他们的干涉只是最后手段,仅仅在他们明显地无能或不愿在国内外维护正义,危害到我们美国利益或招致外国入侵伤害美洲国家整个躯体时才这样做。”这一言论(     
A.蕴含了独霸美洲的政治野心B.意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C.挑起了欧美列强之间的矛盾D.利于促进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2024-06-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10 . 17~18世纪,西欧国家商人通过新开辟的航道把西欧工业品运至美洲,换取美洲金银和土特产,再将金银或由欧洲运至亚洲,或由美洲直接运往亚洲,从那里运回中国的丝绸、瓷器和东印度的香料及棉织品。这反映出当时(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欧洲国家加快对外侵略扩张步伐
C.亚非拉地区已彻底沦为列强的附庸D.欧洲国家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2024-06-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