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新时期我国外交(     
A.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重视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C.努力适应世界多极化趋势D.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的关系
2 . 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措施(     
A.贯彻了三三制的重要精神B.彻底改善了根据地民众生活
C.扩大了根据地的阶级基础D.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
2024-02-23更新 | 6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74—1897年,王韬创办报刊,撰文称中国传统政治症结在于“民视君阍如九重之远矣”。英国立国之基并不在于时人所说的“船坚炮利”,而在于“君民共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由此说明王韬(     
A.为民主革命寻找理论武器B.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
C.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D.痛斥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被誉为史诗般的建筑经典,北是正面,为“胜利渡长江”,在它的两旁,有两幅主题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浮雕。对浮雕解读正确的是(     
A.人民军队与人民鱼水情深B.南京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D.国民革命运动取得基本胜利
5 . 《商君书》载:“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由此可见,商鞅主张(     
A.顺时而变B.效法古代C.拘守现状D.厉行法治
2024-01-28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清末新政期间,政府开展教育改革并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不仅要求各中小学堂须开设地理、物理、化学等科目,还须开设“读经讲经”科目,要求“中小学堂宜注重读经以存圣教”。这些规定(     
A.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价值重估B.折射出教育近代化转型的艰难
C.体现了基础教育体系的僵化D.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7 . 下面为1915年蔡锷、唐继尧公开发表的一篇檄文(部分)。由此可推知,该檄文主要针对的是当时(     
A.府院之争的加剧B.清政府组建皇族内阁
C.袁世凯复辟帝制D.“中日民四条约”签订
2023-12-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江南瘴疠地,九州之隅角”到“苏湖熟,天下足”,乃至江南“富甲天下”“衣被天下”,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段。大体而言,以西晋永嘉南渡为起始,江南人口开始加速集聚,并以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开展农业生产;经唐安史之乱和宋靖康之变后,江南逐渐完成了这一历史形象转变。

——摘编自樊良树《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开发概论》

材料二   明代,江南棉、桑种植逐渐广泛,可谓“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地宜稻者十之六七,皆弃稻栽(棉)花”。以致曾经“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至明代“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即使是产米之都的苏州,也多依赖湖广之粮。江南地区种植烟草、竹木、花卉之人日广,扬州、杭州等地甚至形成了专门的供应市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推动了农业雇佣的发展,形成了长工、短工、月工、忙工、伴工等雇佣形式。他们多接受雇主的工钱,同雇主的生产相结合,为雇主生产,增殖其价值。此外,江南农民或迫于生计,或欲发财致富,弃本逐末现象也日益增多。

——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的认识。
9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列强签订的诸多条约的用语中,无论是彼之要求还是中方允准,均为“乞恩”“恳恩”以及“圣恩”“天恩”等词。此外,在《望厦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还降谕道:“国家抚驭外夷,一视同仁,断不使彼此稍分厚薄,致启争端。”这可用于说明(     
A.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源B.传统思想制约近代外交活动
C.中外民族矛盾逐渐弱化D.清廷已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10 . 据统计,1925年4月,广东全省有22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入会农民达21万余人;至1926年6月,全省已拥有农民协会会员近65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60%;至1927年5月,全国各地农会会员达到一千万以上,并在武汉成立了全国农民协会。这一变化表明(     
A.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热情B.中国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日益壮大
C.农民已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D.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