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5年底,中国与资本主义市场贸易的比重由6.52%下降为0.005%;国营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68.4%上升到99.2%。政府大力组织成套设备和其他重要物资进口,千方百计发展生产扩大出口,1956年实现了贸易盈余0.82亿美元,初步扭转了长期入超的局面。

——摘编自彭波、韩亚品《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材料二   1986年,工业制成品取代初级产品成为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一次根本性转变。……2002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6208亿美元,位居全球贸易实体第四位。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主要增长点。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优化升级的目标是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十三五”期间服务贸易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从而使我国在推进多变、双边以及区域性、全球性的自由贸易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谢孟军《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国际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宋朝建立初期,双方在河北地区就设置了榷场,后来由于两国发生战争,这些榷场时开时闭。澶渊之盟后,榷场贸易恢复正常。宋朝在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等地,辽朝在涿州、振武军和朔州等地都先后开设了榷场。辽朝输到宋朝来的物品主要有羊、马等,而宋朝则将丝帛、漆器、谷物输入辽朝。然而,双方都有一些禁止输出的物品,比如双方对书籍和钱币的输出都有严格的禁令,因而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场的贸易功能。

——摘编自游彪著《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追宋》

材料二



明蒙主要互市贸易图

隆庆时的互市不同于以前的马市。马市是官市,不准军民、生儒、闲杂人员入市。互市则既有官市,也有私市,私市准许边民贸易,于是交易扩大到民间。隆庆六年冬又开月市,每月交易一二日。

——摘自王天有等著《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辽榷场贸易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简述宋代榷场贸易和明蒙互市贸易的共同特点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1—1842年英国部分城市失业人数(单位:人)

城市适龄劳动人口数就业人口数失业人数
全日制就业人数部分就业人数
利物浦481818415952378
斯托克8215120428664145
考尔尼492396416042355
奥德翰19500950050005000
阿灵盾373813891622727

1852年,英国出台了《院外救济条例》,明确规定济贫监督官向身体健全的成年男子所提供的院(济贯院)外救济中的一半应是所必需的实物;在任何情况下,济贫监督官所提供的院外救济的期限不能超过一周。接受院外救济的身体健全的成年男子必须接受济贫监督官所安排的劳动。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初,英国的济贫法制度还提供失业教济。在严格的内济贫原则下。失业者只有进入济贫院方能得到一些以牺牲自由乃至人格为代价的救济。院外救济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很难得到,同时还伴有一种道德检验措施,失业者在领取院外救济前必须接受有关其道德、品行方面的调查,以决定其是否真的值得救济,许多人为了避免接受这种近乎污辱性的调查,根本不愿申请院外救济。这样,因失业而接受院外教济者的数量在19世纪末较之19世纪前半叶大大降低,同时,接受院内救济的失业者则不断上升,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后,经济危机频繁出现,失业人数不断增长,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摘编自丁建定著《英国济贫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期英国济贫制度面临挑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济贫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3-11-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图书馆事业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取得了很大发展。汉朝出现了以刘向、刘歆父子编纂的《七略》为代表的古代图书分类“六分法”体系。唐朝时很多大家纷纷著书立说,文献数量激增促进了图书馆发展,出现了官府设立的修书院来抄写与校书。及至宋代,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刻书印书之风大兴,社会上书籍量剧增,宋太宗建立专门藏书的崇文院,并亲自前往观书。宋徽宗设立专管外借书籍的管理人员,名曰“库子”。元朝先后设立宏文院和艺林库,专为收藏图书之用。明朝更设立了“国家图书馆”文渊阁,并派专人到民间采编图书。清初,传教士带来了西方图书馆理念,康乾盛世的《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正是受此影响而成。

——摘编自马科《中外图书馆发展历程评述》

材料二   中世纪时,罗马帝国的书籍被大量保留在修道院和大教堂的图书馆中,这些图书馆又称寺院图书馆,几乎成为当时欧洲唯一的图书馆类型。其中,教堂图书馆还兼具学校的职能,所以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更超修道院。寺院图书馆大体上按照学科对书籍进行分类,有馆藏目录,图书馆之间还可以馆际互借。中世纪的图书一般都是羊皮书,靠人工抄写复制,增加了其珍稀程度,因此被图书馆以链条锁于书架。这个时期的图书目录较为简单,类似于财产登记簿。中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大学图书馆全面兴起,欧洲大学图书馆建设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大学“总分馆”模式,即由中心图书馆和各学院图书馆组成的运作体系。在印刷书籍问世以前,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都比较少,因此书籍格外珍稀,一般不许外借。但大学图书馆藏书在利用率上远超寺院图书馆,使图书中的知识发挥价值,服务于科研和教育。

——摘编自马科《中外图书馆发展历程评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西欧图书馆发展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2024-04-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期中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一个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秦国完成统一后,农战政策的基本前提发生了变化,而与其相配套的抑制工商的管理政策自然也有所松动。秦朝允许民间开发山林矿产资源,因而出现了私人经营的盐铁矿业。当然国家对盐铁私商实行高税收的政策。为了自己江山的千秋万代,秦朝统一了各项制度,其中在经济制度建设方面的强化对秦朝及后世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黄栋法《论秦国秦朝的经济制度建设》

材料二   公元前140—前88年,汉武帝刘彻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体制,不仅在政治上采取建立中朝、推恩令等政策,在经济上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称为新经济政策。汉武帝实施新经济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体制,通过统一币制、官营盐铁、建立均输和平准制度等措施,打击豪强商贾势力,驱民归本,增强中央政府经济实力。

——摘编自张伟《汉武帝实施新经济政策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2023-11-22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投机势力,而且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到19504月,全国财政收支果然出现了接近平衡的新局面。长期以来民众深恶痛绝、国民党政府一筹莫展的恶性通货膨胀的状况,终于根本改变。 “如设19503月的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当年12月下降为85195112月为92.4195212月为92.6。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形势险恶的市场物价完全稳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次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李攀《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土地短暂的私有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进行的制度改革逐步确立并推广,适应了当时最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升,极大地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杜志雄《70年中国粮食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80年代,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殿试虽然始于唐朝,但当时并未形成制度。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才在省试上增加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并成为定制。宋太祖曾对近臣说过:“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唐代,主考官入贡院前,允许台阁近臣荐举考生。这种公荐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被录取。由于这种公荐极易导致营私舞弊,宋太祖乾德元年(968年)下诏:“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法公荐,违者重置其罪。”糊名法初行于唐,但并未普遍推行,到了宋代成为定制。糊名法,即把试卷上考生的姓名、乡贯等糊上,使考官无法确定试卷的归属。但是糊名后,考官虽无法看到考生的姓名,还可以通过笔迹辨认。为了禁绝这种情况,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始在殿试中实行誊录。誊录,即在收卷后,由专人誊写试卷副本,考官根据副本评阅定等。在考试内容方面,宋初沿袭唐制,进士科主要以诗赋取士。这种制度的消极性日益暴露。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下令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取士。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每科一般录取二三十人,到了宋代,大大扩充了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进士科为例,北宋每科录取约277人。

——摘编自李建国《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科举制相比,宋代科举制所具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新兴地主阶级纷纷通过公布成文法来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的特权,为法律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加之,旧有的官学教育衰落,“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学术的下沉为法律教育提供了知识和人才保障。这一时期出现了儒、墨、道、法等学派鼎立的局面,其中一批精研法律的法家学者,通过开办私学来传授法律知识。

宋代重视法律,提倡法律教育,使法律知识在民间广为传播,不管权贵还是平民都受到了法律知识的熏陶。宋朝统治者禁止民间百姓私自学习法律知识,限制平民百姓私自传播相关的法律课本。

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将《大诰》三篇颁诸学官,作为国子监学生和科举考试的内容,乡里则由塾师教授《大诰》。清康熙亲颁十六条“上谕”,宣传法律和道德,其中写道:“敦孝弟以众人伦……和乡党以息争讼……讲法律以做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诚匿逃以免株连。”

清康熙十六条上谕颁布后,立即有官员编写《上谕和律集解》,逐条将其含义,然后阐明违反各条内容的行为,附以大清律应受何种惩罚。对于康熙后来发布的圣谕除逐条讲解并附有相应律文的之外,还编了诗歌在民间传颂。

——摘编自郑晓龙《从律学兴衰看传统法律教育之流变》


请以“法治与教育”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的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唐初统治集团深受塞外文化的影响,这对唐前期较为开明的内外政策,无疑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唐朝根据自身的社会层序结构,各民族也根据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文化水平,分别对外来文化做出遴选和抉择。

——摘编自王小甫著《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宋代世族门阀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地位上升,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变迁,使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直接推动了宋代文化的发展。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确立了儒、释、道三家并行的政策,对于思想、学术、文学、艺术领域的各个流派,多采取宽松的态度,有利于各种学术之间相互交流。宋朝采取了“重文”政策,社会上广泛兴起重学兴文的风气,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游彪著《宋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看不起大举东侵的西学,认为中学远比西学优越,甚至认定“西学源出于中学”,中土即使需要学习西方文明,也应从“经世之学”出发去学习,而且应仅限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正是这一心态严重阻碍了中国文明对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充分、健康的吸收,从而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启动。然而,中国文明中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已被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起来。诸如三元里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首举起了反英大旗,接着中国士大夫阶层开始酝酿变法维新。也正是从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滋生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会才开始。

——摘编自马克垚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文明观念的变化及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保持中华文明活力的看法。
2023-10-11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邦是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形成于公元前8—前6世纪的古希腊。一个城邦包括一个城市及其周围的农业地区,方圆几十或几百英里,人口在几十万左右。城邦时代,还没有形成由几个城市和地区组成的领土国家,而是众多城邦国家并列。所有城邦均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奴隶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们归属奴隶主,是奴隶主的有生命的财产。与奴隶相比,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自由的身份,但是和奴隶一样没有政治权利。自由公民是一种特殊团体,本质特征就是享有政治权利,有权参加城邦政治生活。

——摘编自徐海峰《古希腊城邦探析》

材料二   在古希腊各城邦中,雅典民主政体的建立在时间上先于其他城邦,因此可以认为雅典是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同时雅典也是希腊民主制的典范,其推行的一系列带有首创性的政治改革使公民有了较多的民主权利,因而发挥了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对增强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古希腊文化的大繁荣与政治体制中的民主是分不开的,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在文化上取得的成就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诗歌、文学、雕塑、艺术、哲学以其精湛和高雅成为后世作品的楷模和评判标准。

——摘编自刘永桃《探析古希腊雅典城邦政治中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2024-05-0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